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吕雍
[导读] 初中数学旨在培育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吕雍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中学   吉林省洮南市   137117
        摘要:初中数学旨在培育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以促使学生在深层次感知数学内涵、高质量领悟数学魅力中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而且,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要求更高,且涉及的知识更为抽象、复杂、深奥。而以多媒体技术为引领,实现对初中数学中很多抽象知识、复杂内容的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呈现,则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的必然倾向。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所蕴含的图像、视频、音频等工具,可以从不同领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使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多鲜活生动、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应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来实现对初中数学中一些抽象化问题、复杂性知识的科学呈现,让学生在直观感知、深度思考、多元探究、充分体悟中获得兴趣的激发与潜能的开掘,来强化创新能力、抽象思维、核心素养的塑造。实现对初中数学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是以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媒介工具等为引领的全新教学辅助,其不仅可以拓宽教学路径,还可以使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实施手段、落实策略更为多元、生动、鲜活,更利于对教学难度的化解与学生兴趣的调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若采用直接讲授、强制灌输的模式落实指导,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预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而多媒体技术较强的可视化、直观性、形象化特性,使得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铺设了路径。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教育导向与育人目标,教师应以切实利用多媒体技术为驱动,来落实教学指导,科学选用一些与学生认知需要紧密关联、有机融合的多媒体技术资源、素材、工具等落实指导,以帮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数学、深层次感知数学中获得认知迁移,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能,促进学生数学认知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指导,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增强,要求的提高,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思维能力不足、认知能力欠缺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乃至倦怠。而多媒体技术很强的可视化、直观性功能,使得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用更为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像、视频等直观展示,并组织学生在近距离观察中找到认知突破口,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让学生在由抽象的具体的认知迁移中,获得对于具体知识的明晰、深入、快速掌握。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获得初步理解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更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数学模型、生活实物等落实对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强化,以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延展性与层次性,来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与“角”有关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引入辅助性动态图,组织学生在近距离观摩不同“角”的构架、形式中获得对于“角”的概念的充分理解。使学生真正明白:角是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随后,继续借助多媒体工具就不同的“角”两端的两条射线继续延长,或者缩短,或者转变其方位。组织学生直观感知,以深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这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性质等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迁移。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数学虽然抽象,但又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而将生活中一些比较典型的资源、真实的场景以多媒体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加深感知,则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加强对多媒体的借用,多选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资源等,并对其予以加工整合,让学生在图文情境、视频情境、音乐情境的刺激下萌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欲望,实现对学生数学兴趣与认知潜能的开掘。而且,在多媒体为引领的教学情境感染下,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注意力也会得到充分吸引,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势必得到充分提升,很多存留于学生认知领域的各类问题、困惑、缺憾自会得到充分弥补与全面强化。例如,在开展“线段、射线、直线”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度把握其特性与区别,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三组不同的动态画面。第一组画面由一个亮点引出,且构成的线条无限延伸;第二组画面由两段有两个端点的线条构成,且无法继续延伸;第三组画面在一个端点的基础上无限向两端延伸。在这些动态画面的驱使下,学生便通过直观感知,充分了解了:射线有一个端点、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可以度量;直线无端点,可以随意延伸,不可度量。以获得对其特性与区别的充分掌握。
        三、依托多媒体技术拓宽教学路径,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深度链接,可以使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类资源、素材、信息等融入课堂,为拓宽学生认知视域奠定了基础。且可以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容量。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借助,来收集、整合、加工信息,以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的驱使下完善认知体系,获得认知迁移。而且,对于一些探究性较强、发散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站位来展示辅助素材,以促使学生从不同领域来学习数学。来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数形结合、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既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开展“旋转”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芭蕾的旋转、钟表的运动等视频,组织学生在多角度观察中理解旋转的概念与特征。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元二次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融入课堂,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主设计与辅助生活现象对应的一元二次曲线,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现实应用,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切实创新、充分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且更好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的缺憾,为帮助学生更好学数学、用数学提供了强劲助力。而且,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很多初中学生普遍个性特性很强,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切实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利用不同教学辅助素材来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性与要求,加强对各类多媒体资源、素材、工具的利用,并使其充分融合、切实渗透至学生认知视域,以达到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弥补了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空间想象欠缺的现状,使很多看似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学内容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呈现,可以达到切实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开掘学生的认知潜能的目的。这些显著优势,也充分说明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更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的拓展、方式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36):57.
        [2]郭海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33+135.
        [3]顾峻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48.
        [4]王小颖.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具体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