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罗振杰
[导读] 当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已经成为教
        罗振杰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中心小学  547511
         【摘要】当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但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且更加强调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基本思维来学习数学。这样有利于让生活中已有的形象素材来解析抽象的数学思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数学的影子,数学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生活;自主学习创新
        新课改的思想犹如一片来势汹涌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激起了一股强势的改革动力。然而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新课程改革不仅只是教材方面的更新,而是教师角色和教法上的变革。面对这股强劲的潮流,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在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禁锢下更应该寻找新的突破,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教学趣味性,让课堂能够更加轻松愉快;有效的互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对于小学生未来思想观念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材大纲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培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容易产排斥心理,直至会有弃学的现象产生。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的具体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试题,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很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总是会忽视教案的更新,缺乏创新意识,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固化,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
         (一)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仅只是起到一个获取教材以外更多信息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角色更是应当从“教知识”转换成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的时期,教师若一味地采用抽象性或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无情地抹杀于无形之中。
        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一个让学生思考的机会,学生就会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往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学本身的逻辑性以及思维的缜密性,无形中增加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以至于对数学这门学科逐渐失去兴趣。大量的事实表明,数学知识并非空穴来风,数学高深思维的出现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更不应该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
        数学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举不胜举,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节《圆》,关于圆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汽车上的轮胎,家里锅碗盆等许多都是圆形。

于是我们便可开展一项全班剪纸比赛,看谁能剪出最圆的圆形图案……这些生活实例信手拈来便可成为教学的素材,而且贴近于学生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若能运用到这些生活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相应的数学思维,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当代教师主要探讨的课题之一。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考虑如何将教师从繁琐的教学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寻找教学最佳的受力点,用“四两拨千斤”教学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实现类似的教学境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为学科添砖加瓦,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来诱发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探索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必须深思熟虑,既要考虑问题的诱惑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
        大量实践证明,问题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其主要表现的特色便是大大加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不至于让教学惨遭“冷场”,互动相当于是课堂中流动的血液,能够起到新陈代谢的作用。
        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这一小节里,为了让学生关注扇形统计图的解决方法,勾起学生对这个部分的探索欲望,我们可以将问题设置成如下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一个生日蛋糕动画视频,而且在制作之前还得考虑根据全班学生数目将蛋糕平均分割。动画要求至少必须要有两个场景出现,第一,整体生日蛋糕缓缓出现,第二,分割蛋糕的过程。并配以《生日快乐》歌,教师授课时第一个动画场景伴着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找出全班生日相同的学生,并提议大家一起来过一个生日。谈到过生日,学生情绪自然高涨。过生日肯定要吃蛋糕,吃蛋糕肯定要先分蛋糕,于是问题开始出现:
        全班同学都要吃蛋糕,那如何才能平均分配这个蛋糕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许多看法。综合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而得出的见解,最后总结得出一些合理的方法:1.分蛋糕时要经过圆心;2.按照全班人数将圆周的360°平均分配。与此同时,动画便可播放到第二个场景。这样通过有目的性地进行问题设置,便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初步了解扇形及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三)用心塑造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能善于挖掘快乐并享受快乐的人。李忠东在《德育报》上曾说到:“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辜负生命。其实,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旁人不会理会你是否愉快,开心的钥匙在你自己的手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呢?作为教师,有什么理由不把快乐带给学生呢?”
        作为一个吸引学生的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尤为重要,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地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不言而喻,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巧妙的语言设计,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既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更需要语言的游戏性,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语言的描述将抽象的思维灵动出来,让抽象的内容鲜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所要探索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首先具备满腔的教学热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地涉足于其他领域,从而激发新的教学灵感。
         参考文献:
        [1]蓝英.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2):50.
        [2]郭文轩.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学艺术的策略[J]. 下一代, 2019, 000(011):P.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