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旦木,买买提
哈密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全新《中学德育纲要》明确之处: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使得初中政治学科所肩负的德育责任、使命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与细化。而对于正处于思想认知、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意识形态转折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初中政治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承载的德育使命,使得其对于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重塑初中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形成良好意识中更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已成为新时期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育人倾向与重要教育使命。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基础,重新审视其德育价值、深度开掘其德育素材、全面发挥其德育功能,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途径的拓宽,使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增强品质修养,获得全面发展。通过对初中政治德育功能,作用,价值的发挥,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随着“立德树人”思想在各学段、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初中政治学科所肩负的德育责任更为巨大,所承担的德育使命更为艰巨。而且,现行初中政治课程在设计、编排、定位上,也更为侧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开掘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与素材,并对其予以科学、高效、充分运用,借助诸多典型案例的引入、多元活动的设计、媒介工具的应用,使德育教育显得触手可及,让很多德育内容由比较抽象的理论讲授向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实践领域延展,以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价值观念塑造、认知夙愿释放、发展需要满足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引领、驱动下切实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塑造健全完备人格,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一、借助生活素材的发掘来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其个性意识很强,且思想、情感更加丰富,对于身边的很多事物、现象、情境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认识。然而,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影响,以致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无法正确掌控自己的思想、认识、言行而出现认知偏差,对于其良好思想认识的形成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内容、案例等,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比较密切。这使得对于生活素材的发掘,则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与缺憾,使德育教育开展更具生命力、更加形象化、更为直观化,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知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与价值,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德育的针对性,更利于对学生认知夙愿的释放。例如,在开展《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互相分享、浏览彼此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并倡导对其中蕴含的一些充满正能量,具有积极作用的心情、思想、观点等予以借鉴,同时在间接渗透有关正确抵制不良网络诱惑、真诚友好交流、远离网络犯罪等内容予以渗透,以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思想认识的塑造。既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外延,又强化了对于学生良好思想认识的培育。
二、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
作为初中阶段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载体,初中政治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术语、概念、知识等普遍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
而对于这些比较空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引入丰富且多元的认识视域,以对于学生思想、认识、观念、定位等给予刺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参与感知中获得触动与感召,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维护秩序”有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关公共场合中遵守秩序有关的视频、图画等,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让学生认知到排队买票、按秩序就坐、按规则办事的意义,形成“尊重规则”“维护秩序”的良好意识,在教学情境的刺激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如,在开展《学会拒绝》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为话题来创设情境,并设问:咱们班目前有多少人经常打游戏?不打游戏的同学认为游戏对你有没有吸引力?组织学生在情境的驱使下,开展研讨交流,在学生的互动与探究中,对其进行引导,以实现对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依托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内化性过程,而只有将德育教育引入实践领域,预期教育效果自会更为理想。而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性与需要,教师在借助初中政治落实德育教育时,应该不断创新、拓宽、优化德育空间,构建出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德育时空,让学生在不同活动引领下逐步塑造正确价值观念,慢慢形成良好思想认识,渐渐提升道德品质。例如,在设置课外作业时,可以以教学内容为辅助,确立主题,由学生在课外通过调研、走访、参与等途径,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实践领域,提升德育教育的发展性。又如,在完成《礼貌显魅力》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分享某一领域文明礼仪的要求,归纳、总结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接人待物的礼貌和规范,就餐时先请客人入座,进餐时不要出声,夹菜时用公筷等。使德育教育与学生发展互促并进,相得益彰,更好服务、作用于学生认知提升。而在完成《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搜集当地的“文化资源”,并对其予以整合、国内,制作宣传海报,在实践操作中落实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特别宽泛,其可以延伸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各个领域,且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显著而重要的作用。而重塑初中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既符合新时代需要,又顺应新课改潮流,更可以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价值观念提升提供助力、铺设路径。而且,教师在开掘、利用、搜集、整合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素材的过程中,可以切实拓宽初中政治的育人路径,使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学习、不同问题的认知更为充分、深入、多元、精准,更利于德育价值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借助初中政治教学落实德育教育时,则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拓宽德育路径、切实创新德育方式、全面优化德育措施,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感知、探究的机会,在确保初中政治学科德育功能得以全面发挥的基础上提升德育效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良好思想意识的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满足。让每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发展期的孩子尽快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勇担时代责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视野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会英.基于初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20(03):54.
[2]王友存.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74-75.
[3]李志环.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8(31):132.
[4]肖艳春.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