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路径与开展手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彭丙启
[导读] 德育是各学科、各学段教育的重点,中小学班级管理
         彭丙启
         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姜屯中学
         摘要:德育是各学科、各学段教育的重点,中小学班级管理也不例外。而以班级管理为载体,落实德育渗透与教育,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其既可以将德育落实渗透至学生思想认识确立、价值观念培育、道德品质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又可以实现德育路径的拓展与德育手段的优化。因此,教师在实施中小学班级管理时,应以德育为核心,借助诸多针对性、实效性、延展性德育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德育实施路径与开展手段,从不同领域提升德育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将中小学班级管理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视域,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互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探究;中小学;班级管理;德育;实施路径;开展手段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做好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与道德品质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对正处于人生发展转折期、过渡期、迁移期的中小学学生而言,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也直接影响着其人生发展。但是,就目前很多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而言,重刚性管理,轻德育教育,重口头说教,轻德育渗透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时,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业成绩,对于学生习惯养成、人格塑造、价值倾向、人生定位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工作开展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也会因为德育教育的不够深入、彻底、充分而产生认知偏离,其全面发展也成了一句空话。基于此,教师应重新审视德育教育之于班级管理的价值与意义,并在切实做好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上寻求突破与变革。并通过对德育路径的延展、德育手段的优化、德育视域的拓宽、德育活动的开展,切实营造出和谐、宽松、愉悦的德育管理生态,让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践行德育要求、提升自身修养中获得全面、健康、充分发展。
         一、切实优化班级德育管理生态,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是中小学生活、学习、成长的主阵地,更是落实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而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在班级中作用的发挥、角色的扮演,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班级德育管理效能的凸显。因此,班主任应以优化班级德育管理生态为着力点,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班级德育管理的导向与定位。借助各类德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萌生为班级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同时,应尽量发挥不同学生所长,营造出竞争、向上、团结、互助、友善的班级德育管理生态。针对班级德育管理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献计献策;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第一时间进行开导引导。除此之外,教师在班级德育管理中还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源自班级的温暖,体验到班级生活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便统计好班级学生的生日,在其生日之际动员班级学生一起为其举办尽量丰富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班级德育管理生态中尽情释放自我。受到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班级德育管理生态浸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也会慢慢得到确立。
         二、充分发挥教师德育引领作用,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对班级德育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各类班级管理事务,都率先垂范,在以身作则的引领下为班级学生树立良好形象,让学生在班主任高大形象的感染下积极落实班级管理要求与规范。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协调好各学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和科任教师一起给予必要性辅导,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惑,积极应对学习领域的各类挑战、化解各类问题。而对于一些性格腼腆、不善言谈、比较内向的学生,则应该在平时的管理中多提供表现机会,给予锻炼,增强其自信,塑造其人格。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尤其对一些心理、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多和其交流、谈心,与其一起分析所存在的困惑,并提供必要性帮助,促使其慢慢走出心理阴霾,开启积极而健康的人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提升、发展自己。
         三、构建多元班级德育管理路径,实现对学生高效道德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尊重与信任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更是切实彰显学生德育效能的关键途径。而且,只有学生对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思想、要求从内心深处认可,班级德育管理的效能方可大幅度提升。而在日常班级德育管理中,很多中小学学生总会在心中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其渴望表现、展示自己,又害怕由于方式方法不恰当而受到教师批评指责。对此,教师应该在接手新班级时学会及时融入集体、融入班级,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源自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会被无限拉近,很多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自会顺理成章。同时,教师应从一些日常德育管理细节入手,不断创新班级德育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从不同侧面去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意识、行为表现等,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引导,这种“润物无声”式的管理与教育,必然会激发其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可度,班级管理的向心力自然会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价值观念确立也会慢慢得以实现。
         四、结论
         总之,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开展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与身心健康,且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积极人生态度、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而做好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紧密融合、有机关联起来,也成为新时代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最佳选择。因此,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性与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做好德育教育的实施与践行,并不断拓宽德育路径,切实优化德育手段,将德育深度融合至班级管理的各个领域,以切实提升德育效能,科学构建德育生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德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与人生倾向,通过彼此之间的影响、相互之间的浸润,学会分享、懂得尊重、进行合作,为班级管理与自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使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延展性,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完备意识、高尚道德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琳,陈锐,徐蕾.让学生过有质量的班级生活——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22):75-77.
         [2]邓秀萍.论德育教育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85+87.
         [3]王亚敏.论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136-137.
         [4]赵丽霞,武在争,阴山燕.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