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陈月明
[导读] 受近年来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要求影响,
        陈月明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初级中学
        【摘要】受近年来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要求影响,教师不光是要传授给学生理论性的知识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要教育学生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不要受到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所影响。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可行性的心理教育方案,真正能够帮助到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展现青春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加以引导。当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咨询时,教师能够给予专业的解答。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身心健康、有个人魅力的合格中学生为目标,探索多元化的心理教育策略。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会表现出叛逆、烦躁、焦虑等现象。孩子不愿意服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甚至会引发冲突。教师不能和学生计较,而是要采取谈话、沟通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加之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所以学生难免会焦虑不安,找不到学习方法或者学习不顺利、成绩一直下降时很容易处在消极的情绪里走不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走出瓶颈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有足够的耐心去解决。
        2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接受和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又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要避免学生心理畸形发展,甚至做出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心理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平稳心态,不嫉妒其他同学,而是脚踏实地的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拥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教师要教授学生自我情绪化解的方法,努力的调整自己,以最理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3.1增强心理教育的趣味性
        学生日常的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心理教育就要与众不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以幽默的语言来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分析自己出现的心里状况。真实案例的展示也会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同身受,愿意配合老师的教育措施。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教师还可以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视频。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教育会主动的学习。图片、视频和音频学生的记忆点会更深刻,所以会产生真实的观后感,通过学习愿意与教师倾诉自己的问题。在班级之中,要形成彼此信任的关系,学生不要把心事都藏在心理,通过聊天、记日记等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负面情绪。
        3.2将理论是实际相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答题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考虑到诱发学生心理疾病的因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让学生转变自己。
        举个例子,针对父母离异造成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告诉他们不要自卑、懂得正确的去爱别人并且不要害怕出错。面对受学习压力大影响的学生,教师要告诫他们切勿急躁,理性下来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出现早恋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异性之间应该如何正确交往、保持距离。把爱慕转化为纯洁的友谊,不在早恋中迷失自己从而影响了学业后悔终身。
        3.3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很多学校会设置心理咨询室,但是学生心理会很矛盾、不敢尝试咨询心理教师。所以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知道如何联系相关教师。
        举个例子,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比较发达的健康心理学研究作为后盾。而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研究也不深入。所以教师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创新心理教育理念。比如,先在班级召开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然后逐渐由浅入深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资料和学生分享。提出的每一条措施都给出对应的心理学依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更加的轻松、愉快。
        【结语】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生自己、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给予重视。学生的交友状况、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等都可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所以教师要分析具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的想法、感同身受学生的心理问题。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甚至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罗明辉,刘丽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7):76-76.
        [2]古丽,陈亭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4):188- 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