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师德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陈海丽
[导读]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陈海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 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 442600
        摘要: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我国GDP在教育领域的支出连续七年达4%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也应牢牢的把握住社会主义道路,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任何问题解决时都要遵循实际,本文将从师德的内涵以及当下我国师德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于我国的师德建设,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对策,希望能通过理论的形式为我国的师德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德建设 教育
        引言: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切行为活动的主心骨,任何的政策以及执行都要以其为价值支撑,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更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地位,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以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是教育的根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引,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教育是师德建设中必要的一环。
        一、社会主义师德建设概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思想支撑,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师德是我国教师职业和工作者自立的一种工作理念,它包含着作为教师应该遵循的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同时也包含对于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一名教师的师德既体现在个人行为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其学生的反馈中,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具有全面发展的素养,师德是学生道德的重要榜样,也是教师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熏陶的重要途径。只有一名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才能够感化学生,让学生心智得到全面发展,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塑造。
        二、我国师德建设现状和问题
        (一)过于功利的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师的个人修养,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树立一名教师作为园丁的基本理念。但纵观当下我国的师德建设情况,大量的教师已参与评比,获得奖项,甚至以晋升为目的,去专门培养自己的某方面师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免会出现形式主义,表面工作的师德建设,在以功利化的思想进行师德建设时,就会导致教师们过于看重师德建设,为自己带来的好处,却渐渐忽视了师德对一名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被教师所影响,呈现出一位追求目的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本质,过于强调成果和荣誉的师德建设仅仅只是一时之风,并不能带来教育领域师德建设的真正,更无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师德建设中,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二)育人观念浅薄
        在当下我国的师德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念,很多地区的教师只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却忽视了作为老师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塑造,诚然,教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但教书育人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责任,更应时刻谨记关心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如果仅仅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那就与教科书无异,因此,在当下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着师德定位的偏颇,只有一名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学生人生的教导者,才能真正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的将师德纳入到社会建设的计划中,针对于此,对于师德理念的进一步阐释也迫在眉睫,教师更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学生人生的指引者。


        (三)师德建设制度落后
        纵观我国当下的师德建设,其根源仍然是制度方面的缺失,在学校层面,部分的师德建设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教育部所颁发的多项政策,学校也并没有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造和灵活运用,而是生硬的执行在每一个建设过程中,同时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不同,也就导致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师德建设就无法长效的发挥作用。在学校内部同样存在着功利性过强的风气,大量以考核颁发荣誉为主要目的的师德建设活动,仅仅激励教师以形式主义为目的,却很少关注师德建设真正的意义所在,更无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贯彻师德。同时,我国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对于学生和教师也缺乏综合的培育,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延伸到了师德建设中,导致我国的师德建设成效一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无法融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三、师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一)以敬业精神为主导
        爱岗敬业是任何一名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在教育行业尤为如此,教师与医生一样,医生的爱岗敬业表现在对于病人的负责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教师的爱岗敬业则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的负责,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摆在首位,增强教师对于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教师不能将自我定义为国家公务人员,更不能把自己的职业仅仅当做生活的工具,更要在工作中为学生负责,做学生人生中的引路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首先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以俯视的态度要求学生,而是应和学生做朋友,同时,教师应以公正合理的态度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满耐心对待学生,这在无形中也会培养学生对于自我的责任感,将来进入社会,也会具备社会责任感,发扬主人翁作用。
        (二)以诚实友善为基本态度
        在师德建设中要格外强调教师的诚信友善品质,作为学生人生的指引者,教师所具备的个人品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为人处事的行为,也会更加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品德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诚信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要真诚,知无不言,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真理,同时,教师应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不应以过于严肃和激烈的行为惩罚学生,更不能以体罚的形式来代替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要做学生的管理者,而要做学生的服务者,要永远怀有一颗博爱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不倚,在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时,要积极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除家庭以外更多的鼓舞和关怀,这也是师德教育中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以爱国主义为主心骨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名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下个人应该毫无条件的维护国家利益,以集体利益为主,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坚决培育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和党的利益。让学生提高对于国家的依恋和自豪感,要学习近代史中中华儿女团结抗争的历史事件,了解国家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要以民族英雄为榜样,弘扬团结一心的抗争精神,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师德建设中。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核心思想,也是占主流的价值追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入到师德建设中,让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面对当下功利主义和育人观念的浅薄化,我们应当主动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保证师德建设的政策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工作中,让教师拥有诚信友善的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来带动我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慧婷.新时期师德建设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段文阁,赵昆.教师职业道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