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王玉芳
[导读] 小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学
        王玉芳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中心完全小学  401544
        摘要:小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技巧、培养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主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即便是将来升入更高的年级,甚至于走入社会,都会留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不断地去主动学习提升自己。因此对于小学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要结合其教学现状,分析不足之处,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引言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阅读一整本、或一整套的书籍。相比于单篇文章的阅读而言,整本书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培养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精力等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跟随书中人物的脚步去探索去追寻,直至将整本书阅读完毕,甚至还会意犹未尽。在此期间,学生便完成了对自我阅读能力的一个提升,在不断地阅读之中,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通过在书中获得的乐趣而激发出自己对于阅读的兴趣,让自己想要去阅读更多,从而学到更多。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素质品格,还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这一学习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是相对较少的,于是长达六年的教学任务便显得有些重复,甚至是枯燥,仅有的教学课程限制了教学活动的更新,而整本书阅读则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来贯穿于小学教育中,无形中便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度,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小学教学更加有趣。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在小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书籍选择
        大部分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都属于刚刚接触的阶段,而且由于年龄较小,并无法选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因此需要老师或家长选择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来让他们进行阅读。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识字程度基本已经可以阅读大部分的书籍,因此在选择书籍时,可以较少考虑识字方面的问题,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刚开始进行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小、故事性较强的书籍,比如一些民间故事:《田螺姑娘》《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些书籍故事性较强,童话氛围浓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投入阅读当中去。


        (二)透过整书,促进教材深化,使理解走向深入
        在备课《祖父的园子》一课时,笔者以课文为范本及生长点,来引导学生体会原著《呼兰河传》的语言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牵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形成由篇章到整书的系统结构单元。再如,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猴王出世》,而该单元“快乐读书吧”部分也恰好给出《西游记》的推荐阅读。基于此,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做了一篇带多篇的整合教学。把《猴王出世》与原著中另外两则经典故事《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品读和思考,教学时,笔者将“透过情节,多重视角看人物”这一策略贯穿这三则故事的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将该策略迁移到整本书阅读中,去体悟、发现原著中更多的精彩。
        (三)阅读过程
        首先,要制订阅读计划,不能半途而废,阅读是一件需要坚持下来的事情,要详细规划好阅读的时间以及阅读的频率,每个星期要读几本书以及多长时间做一次总结等。其次,要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名著时,要让学生先对书的整体有一个把握,从阅读目录开始,掌握故事梗概,因为名著中的人物以及情节都是复杂且多变的。对于一本书的第一次阅读不需要多么精细,不需要弄清楚每一个情节,只要了解主要人物及故事内容即可,然后带着在第一次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疑惑,再去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且高效地完成阅读计划。最后,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对于自己的疑问以及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要及时标记或者写下来。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符号或者是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自己的各种问题,比如用黑色的笔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红色的笔标出自己的问题,三角形代表拼音疑问、五角星代表句子不理解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提升自我的路上事半功倍。
        (四)多形式多阶段互动分享,带动整本书持续阅读热情
        阅读能力能在静心思考中获得提高,也能在相互的交流碰撞中找到有力的生长点。对于已经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寻找到更好的阅读方式,并在持续阅读中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而言,可以在整体了解学生阅读速度的前提下,为学生规定整本书阅读时间,如:让全体学生在一周、或两周之内完成阅读某一本书的任务。利用班会时间、或阅读课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读书分享交流会,既可以是“好书推荐”的形式,也可以是“重温精彩片段”的形式,还可以“微型辩论”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分享到班级群,或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中,并要求学生在班级群、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中以“跟帖”“评论”的形式,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合作编排一些与整本书相关的情景剧。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笔者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学习相关经验,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使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反思阅读习惯,建构阅读策略并能自觉主动地加以调用,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桑芊芊.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20.
[2]王瑶.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20.
[3]李婧.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路径初探[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