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教育为引领的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李淑红
[导读] 小学体育中涉及的规则意识、团队观念、
         李淑红
        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摘要:小学体育中涉及的规则意识、团队观念、协作理念、拼搏精神等,都是德育的隐性体现,更是体育教学中必须全力践行的基本准则。可以说,只有以德育为引领,小学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方可切实凸显,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也会得到全面满足。同时,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不仅可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促使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高效能发展,还可以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与实践时,应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将良好思想道德培养与正确价值观念塑造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并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设计中加强践行。并通过对德育路径的延展,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目标的落实,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培养体育技能,进行心理调适,塑造健全人格中开启全新人生发展旅途。
        关键词:德育教育;引领;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实施措施;探究
        德育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十分宽泛,且可以衍射至各学段、各学科教学领域。而且,对于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其普遍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希望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健康身心状态、精湛体育技能、浓厚体育兴趣的培育,以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这使得实现德育教育与小学体育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身心健康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将德育教育置于首位,并加强对德育素材的开掘、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路径的延展,就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各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科学、深入、充分的指引,以促使学生在多元、丰富、深入的德育教育引领下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带着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投身体育活动领域,在德育洗礼中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一、积极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学生良好思想认识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协助者、参与者,又是德育教育的践行者、实施者、组织者。可以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正处于意识懵懂期的小学学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好自己在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切实规范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言行、举止、表现,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不论是室内体育还是室外体育教学,都应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多元性、丰富性教学指引下促使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也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慢慢形成举止大方、谈吐文明的良好意识,为德育效能凸显提供铺垫。而且,在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体育训练项目上,教师还需要发挥好自己的陪练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协同、陪伴下慢慢养成吃苦耐劳、坚持到底的意识,以提升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获得思想认识的提升与价值观念的塑造,促进其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率先规范着装,尽量穿运动服。而且准时到场,规范组织,让学生获得规则意识、良好认识的发展,以切实凸显德育教育效能。
        二、有效开掘各类德育教育资源,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辅助器材、道具、场地的保障。而且,由于地域不同、校情不同,可供选用至小学体育领域的德育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项目与内容,科学融入不同德育教育素材,从不同层面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项目要求与目标,科学借助各类素材落实德育教育。尤其对诸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教学内容,更为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积极配合,而教师在开展这些教学项目指导时,应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项目特性,将德育教育融合至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领域,以落实对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团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促使其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运动员的精神品质熏陶下感受合作的重要,提升德育教育实效。让学生在近距离观摩,直观性体验中慢慢建立正确价值观念,将德育教育推向全新高度。
        三、适时开展丰富德育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积极意识形态
        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意识形态发展的有机融合,来促进德育教育的更好发展,教师应加强对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来落实德育教育,在提升教学效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在常规性教学方面,让学生在着装、热身、安全等方面不断提升认识,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彼此包容、相互谅解,以提升其安全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可有意渗透一些辅助故事引导,将体育教学与精彩故事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开展“排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女排故事,让学生在感受郎平、朱婷等人为国争光的经历获得启发,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另外,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体验与实践的机会,将常规技能指导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育。让学生在多元化体验中获得体育兴趣培养,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真正实现对学生积极意识形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小学体育本身就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根本渠道,且可以使德育教育的形式、方法、途径、措施更为鲜活生动、具体形象。而且,实现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也是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践行的基本育人使命。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途径的创新、教学措施的变革,来落实德育教育,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德育视域,对学生在思想、情感、认知等方面给予指引,使德育教育的外延得以无限拓展,以达到高效落实德育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坚实保证与强劲助力,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德育之重要,以逐步提升自身思想认识,更好确立正确价值观念,成长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刘梦华.探索方法,提高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效率[J].体育风尚,2019(11):171.
        [2]周峰.体育课堂“三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风尚,2019(10):174.
        [3]潘汉军.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8):149+151.
        [4]任海龙,王刚,管帅.情景、情感、符号:小学体育渗透德育路径探究——基于互动仪式理论视角[J].体育教学,2019,39(08):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