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颜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柏屋小学 525032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及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需要加强自身教学策略和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小学教育阶段当中,语文学科更是对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素养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以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来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和素材,但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现状 对策研究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学科,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语文学科当中,阅读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或措施,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当中获取更多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版块和部分,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能否学习好语文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方向。但是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晰的状况,有些教师往往以讲授文章重点词汇、语句分析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目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授课内容清晰的脉络和文章主旨,也无法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新奇的事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比较喜欢漫画和游戏的活动,对于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式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忽视对学生主动阅读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单纯地以考察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并没有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来促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当中的乐趣,因此,对于阅读课程的情绪容易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
二、小学语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当中的重点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能降低,要意识到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感受、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对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每个阶段以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层。同时也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从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入手细化到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当中,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文字符合和关键字进行把握,体会作者在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设计时是如何深化主题的,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段落进行划分,归纳总结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就是反复阅读材料的过程,每一次阅读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这对深入把握文章主题,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尚处于发育时期,需要教师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是激发学生阅读动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分析与思考的源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将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场景引入阅读课堂,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故事,如王维从小就离开家,到长安去谋取功名,他一直漂泊在外,正逢重阳佳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浓了,此情此景怎能不触动我们的感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从而引起学生对阅读这首诗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同时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性较高的学科,古今中外有非常丰富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仅能反应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同时也是创作者心境和情感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精湛的表达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古代神话故事”,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文学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这些作品后,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谈一谈自己对于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经过不断的积累,学生逐渐会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快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并在拓展阅读视野、学习阅读技巧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施虹云.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J]. 语文课内外,2021(7):187.
[2] 王雅莉.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思考[J]. 新课程,202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