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中学 816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藏,除藏族外,还有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加上汉族和其他民族干部、职工,全区现有41个民族成份,在学生群体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打造和谐校园、建设美丽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西藏中学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西藏;中学生;民族团结;西格办中学;策略
一、把牢思政课堂主阵地,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
“蒙以养正,圣功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思政教师要胸怀“两个大局”,旗帜鲜明讲政治,传播正确思想,结合西藏区情、学情,讲好民族团结教育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在课堂中进行有机渗透。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以西格办中学为例,思政课堂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慕生忠将军楼公园”、格尔木基地文化为依托,讲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建设西藏的动人故事。此外,打破学科壁垒,学校组织语文、历史、数学等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好新冠肺炎期间中国众志成城抗疫故事,格尔木从无到有、拓荒发展、开天辟地的故事,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使之成为民族团结教育主力军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接触中学生的机会多,对学生了解更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境界决定着学生的境界,班主任必须成为主力军。首先,班主任必须提高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领悟西藏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其次,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班会、辩论会,设计黑板报、文化墙等方式,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学校经常组织研讨活动,主要指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活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开展各级各类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
学校结合实际,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
一是校园民族团结剧编排表演。根据剧情内容,不同民族学生身着各民族服饰,展示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通过排练民族团结剧,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各民族学生都是一家人的道理,还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二是民族文艺节目展示。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学生往往擅长歌舞,学校通过民族舞表演,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同时鼓励他们表演和传授,相互学习,形成同学之间、民族之间的融洽相处。 三是各民族学生讲团结、爱祖国的演讲活动。演讲活动可以经常开展,利用升国旗、早自习或者是预备操的时间,校园广播进行演讲,“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我的祖国”“西藏的脱贫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演讲题目。也可以组织大型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四是各民族学生大联欢活动。组织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联欢活动,展示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共同行动,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深化各民族同胞深厚友谊,牢记“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守护“中华民族一家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民族团结氛围中熏陶成长
“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显而易见,环境对人的熏陶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设,在不同场所呈现民族团结文化,如田径场文化长廊、教学楼及班级文化墙、宿舍文化天地、校园宣传栏及橱窗等,做到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教育、启迪心灵。西格办中学自2014年秋季开始,面向西藏自治区全区招生以来,现有师生1300多人,是由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10多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学校以“加强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将民族团结文化融入学校校史馆、思政活动室、田径场文化长廊、教学楼食堂及寝室等文化模块中,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文化气息和氛围。
综上所述,西藏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策略要把牢思政课堂主阵地,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使之成为民族团结教育主力军 ;开展各级各类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民族团结氛围中熏陶成长。最终让每一个学生自觉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份子,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焦敏.“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
[2]王乃祥, 巴桑, 尚宝。新媒体环境下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