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自尊
日照市实验小学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拍手、跺脚、拍腿、捻指是声势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常用方法,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综合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充分利用声势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声势教学方式;教学有效运用
一、声势教学的常见形式
声势教学的主要应用形式有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种形式。其中,拍手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明亮和清脆特点,并通过声势合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跺脚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具有明显的低沉特点,且在合奏过程中是重音声部,并掌握好跺脚的实际节奏。拍腿声音缺少鲜明的特点,在实际的合奏过程中,是不可以单独的应用在重拍上,否则就会导致节拍的重音不够明显且不够突出。捻指声音较高,且实际的音量较小,不适用于重拍,也不会在较为复杂和节奏较快的歌曲中应用。
二、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活力性,跟着节拍来找准音乐的节奏,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
声势教学是游戏互动教学活动的载体,将音乐课程内容直接寄托在声势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互动形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有效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能够自主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和自信能力。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
声势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创造力的深度开发,强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对歌曲进行即兴创编,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及节奏感。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乐器表演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会伴随着乐器活动,声势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协调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学生的律动感和节奏感。长期以来,学生身体就成为各种乐器的载体,无论学生学习哪种音乐乐器,都能准确的找到音乐节奏感和乐器打击力度。
三、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利用声势律动来调动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简单的拍手动作、跺脚形式、捻指方式等诸多肢体动作,充分调动小学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音乐教师在讲解“粉刷匠”这首歌曲时,整个歌曲的节奏较为轻快,可以先引导学生听轻音乐,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出拍手动作和捻指动作等等,增强音乐课程教学的整体氛围。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以限制学生利用那些动作来表达歌曲的节奏感,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表达歌曲的整体节奏,促使学生在声势动作中感受到整个音乐歌曲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声势律动来增强学生对音乐节拍感受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面对枯燥的音乐知识理论,教师不可以直接将其强加给每个学生,而是要在听歌环节和唱歌环节中融入合适的声势动作,让小学生通过全身的互动,感受音乐歌曲中的节奏,并通过打节拍的方式,增强整体的律动感。例如,音乐教师在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作为经典的教学歌曲,其整个节奏都是以“四四拍子”为主,并通过跟随歌曲来设计合理的拍手动作、跺脚动作,或者跟随歌曲直接编排上相应的划船动作,增强小学生对歌曲节拍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整体曲风。同时,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音乐的节奏与声势动作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增强学生自身肢体的协调性。
(三)利用声势律动来增强小学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歌曲与肢体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渲染了音乐课程教学的整体氛围,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意识,以及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声势动作,通过跟随歌曲的节奏感进行肢体的律动,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个旋律。例如,教师在讲解“红蜻蜓”这首歌曲时,可以在加入简单的拍手动作、拍腿动作、拍肩动作,或者在歌曲必要的位置,利用身体摇摆、左右点步的方式增强歌曲的律动性,丰富学生对歌曲内容中情感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
此外,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音乐意境与学生心境的融合。在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理解音乐歌曲中所营造的意境。而且,不同的音乐作品是具有不同的意境,通过合理利用声势律动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采茶舞”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捻指、拍手、拍肩等肢体动作,将全身都动起来,感受到采茶过程的乐趣和辛苦,实现音乐意境和学习情景的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声势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整个肢体动作都是可以拍打的,会产生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但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声势动作主要有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个方面,充分利用声势律动来调动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彭薏薇,李小浩.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07):233-232.
[2]王琴,王姝蓉.律动校园,音乐绽放——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6):120-121.
[3]陈超.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076-076+081.
[4]朱诗旖,肖艳.小学音乐欣赏课参与式教学之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8(20):109-110.
[5]叶恬恬.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3):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