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王韶凡
[导读]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直观情境
        王韶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大沟门小学 邮编756205

        摘要: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加专心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以及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合理用其开展教学实践,要注重从多个不同角度创设情境,才会使学生被情境深深吸引,专注力集中到语文课堂上,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实践;运用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运用情境法,将其更加直观展示出来,可以大幅提高知识的吸引力,使学生喜欢去学习语文课程,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多种形式情境的运用,也会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一、运用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进行转化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文知识可以更加生动的呈现在课堂上。既可以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及其中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在初步讲解完课文内容后,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边去表演,边去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情境的运用,也会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比如,在教授学生“狐狸养鸡(一)”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分别扮演其中的狐狸、小鸡等角色。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趣味互动:“同学们,狐狸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说:“那同学们,有听说过狐狸养小鸡吗?它为什么要养小鸡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呢?”。接下来,教师先对课文中的生字展开教学,当学生可以清晰辨认后,教师再让学生集体去朗读课文的内容。然后,教师再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有趣吗?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表演一下呢?”。学生的积极性的兴趣就会成功被激发出来。随后,教师再通过抽签的方式,先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其中狐狸、小鸡等的角色。并且,在教室的讲台空置出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而其他的同学,就可以去观赏其表演。通过表演,会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掌握得更加清晰,对课文中狐狸、小鸡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接下来,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演,加以指导,就会令学生深度掌握教学内容,并使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深入学习
        生活情境可以将语文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富有内涵。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深刻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可以依据课文内容来创设,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延伸,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情境。学生通过深刻的体验,不仅可以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还会增加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进而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对“穷人”这篇课文开展授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的核心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先去生活中,去搜集关于“穷人”的资料,再开展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境。如:“同学们,通过观察生活,你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穷人多吗?他们都是怎样的境况呢?”。有学生会说:“比较多,我在一个小区的中观察到,一个垃圾箱会有许多人来拾其中的废品。其中有一个老奶奶,已经难以直起上身行走,还在艰难的翻找着已经被别人翻过多次的垃圾箱。通过与她交流,了解到老奶奶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儿女,只与老爷爷相依为命,老爷爷还有病在身。生活十分艰苦。”。还有学生会说:“他也看到一个穷人,因为生病了,干不了重的活,又没钱看病,只能靠吃药维持。而且,没有任何会照顾他,他只能一边捡废品,捡食物,来维持生命。”。通过分享不同的生活情境,就会使学生的同情心被快速激发出来,使学生的情绪充分被调动。接下来,教师再深度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调查,生活中还有许多穷人,原因也都各不相同,他们的境况值得人们同情。课文中的“穷人”,他们生活的环境,与当前不同,境况也更是十分可怜。那他们成为穷人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具体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接下来,教师就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就会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加深情感感悟。通过课前生活情境的铺垫,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相通,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语文中语句的含义,从而使学生更好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
三、借助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由于其可以将文字直观、生动、形象展示出来的特点,十分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工具,将课文的内容转化成生动、立体的视频、或图片课件,以此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另外,通过将课文内容用动态的形式更加直观展示出来,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令学生形成更加鲜活的学习感受,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将瀑布落下时,哗哗的流水声的音频、及瀑布流淌的视频,制作成生动的课件。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频课件,让学生的听觉受到感觉。接下来,再导入课程。并与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听到声音悦耳吗?”。当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悦耳”后,教师再引入课文:“这美妙的声音,来自庐山的瀑布,景色十分壮观,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呢?”。此时,教师再播放视频课件,并恰当应用暂停和回放功能,去进一步讲解课文。学生在通过课件的情境,就会更加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感受到其中的美景,及作者各种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同时,也会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浓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成绩。教师要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注意不断更新教学情境的形式,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姿多彩,对于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巧红.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2021(5):6.
[2]刘晓英.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1(1):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