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秀
广西柳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545002
摘要:在学生步入小学教育阶段时,其最先接触的课程无疑是重要的语文学科,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方面的知识是小学教育系统中一项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促进学生对其他课程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条件。然而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识字学习中,因为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加之学生对汉字存在十分陌生的认识,导致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始终无法提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特点,并提出了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特点;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属于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识字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小学生的识字量会呈现出明显的增长状态,同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突出。这些问题在制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会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知识造成不利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特点分析
(1)先学习识字,后学习拼音
在我国以往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往往是先教会学生拼音,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导致学生通常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逐渐对语文课程产生抵触和害怕心里,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会造成不利影响。然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注重先学习汉字,然后学习拼音,在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的同时,掌握拼音的认读技巧。在新版语文教材中,更是强调汉字的教学地位,拼音则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一种辅助性学习工具。
(2)新创设了笔画笔顺方面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通过与传统语文教学版本相比较,可以发现新版语文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每节课都涉及到“我会认”的教学环节,教材中详细地备注了汉字的结构,同时每个汉字都配备笔顺的整个步骤。一方面,为学生呈现了我国汉字结构的精妙,促进学生体会方块字的魅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遵循规范的壁画以及笔顺来学习和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1]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开发学生的识字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识字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识字思维是对其识字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的一项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科学采用图文结合教学方式,将抽象化的文字通过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思维,强化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图文结合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汉字,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日月水火》一课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象形文字,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课堂注意力以及对形象事物具有较强好奇心的特点,科学运用图文结合方式展开汉字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汉字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字义和字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了解汉字的形成规律。
例如,教师在讲解“日”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天空中的太阳,接着为学生详细介绍太阳是怎样逐渐幻化成日字的。利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轻松的识字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效率。
(2)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外识字教学
识字单单凭借几册语文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关键原因在于教材中所涉及的东西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逐渐拓展至课外,将学生的识字学习紧密联系于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广告牌、标识语以及报刊杂志,这些内容都能够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佳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收集,让学生创建自己的“课外识字材料”框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收集以及归纳,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但是学生认识的汉字逐渐增多,倘若不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则会逐渐忘记。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建“识字袋”。让学生将每天掌握的汉字记录在一张专门的纸卡上,如果学生会画画,则可以配上与汉字对应的图画,最后装进自己的识字袋当中。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个星期将字卡摆列出来,再次学习上面的字。学生在感受成功荣誉感的同时实现了所学生字的进一步巩固。长期以往,“识字袋”会变得越来越重,同时学生的识字量也不断增长,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改革,对语文的识字教学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不仅富含我国中华传统识字教学的丰富经验,而且彰显了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是语文教学正式进入新课程的标志,是识字教学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的新航标,是新教材投入使用,强加识字整体教学效率的新渠道。所以,教师必须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导向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主动识字能力,为语文识字教学增添趣味性。[2]
(3)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教师。要想切实强化识字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小的年纪,缺乏较高的认知水平,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理,但是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兴趣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应当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事物中发现语文汉字的身影,进而促进学生对识字教学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制着众多儿歌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均是语文教材的强大优势,这些内容不仅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信息相关,读起来字正腔圆,而且其中涉及到众多生字词。例如,在《春夏秋冬》一课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因为春夏秋冬是我们人类所熟悉的四季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想一想四季环境中的代表性事物,如,“青草”“柳叶”“麦田”“雪花”等,促进学生对一年四季的景物产生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解读所说事物中涉及的汉字,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四季事物以及生字词。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与生活事物进行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汉字知识。
结语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教学工作,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识字教学实现效率的大幅度提到。
参考文献:
[1]桑金梅.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特点及教学[J].学苑教育,2021(11):77-78.
[2]张敏.小学语文教材识字特点及教学建议[J].读写算,2019(2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