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
安徽省无为第三中学 安徽省 无为市 238300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广泛背景下,培养学生以主动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素养成为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兴趣的有效参与。而语文作为教学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俨然成为每个语文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语文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不断的学习是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之所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对学习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兴趣是纯粹的内生动力,是一个人所热爱、追求的东西。即使兴趣不会为你带来任何经济价值或人际价值的时候,你依然会选择一往无前。这或许是对兴趣重要性的最好答案。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学习上若无兴趣为支撑,注定行之不远。单从教学内容和效果来看,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并不算得上“趣味性学科”,更多的以说教为主,即使在以生活为手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略感力不从心。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在潜意识中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理念上做出适应性改变,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探寻语文知识的奥秘,自发的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而不乏意义。基于此,笔者将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语文活动、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符合学生心理预期是起学习兴趣产生的直接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根据教学实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则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学素养,以情感教育为支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保证教学过程与学生预期心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发产生。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一方面,教师应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以故事为导入,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故事,按照“讲一半留一半”的原则,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丰富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媒体情境中感受故事背后的寓意。最后,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奠定基础。如此一来,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发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产生间接影响。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使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主动学习中提高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深度和宽度。
例如:在教学“望岳”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细化,并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以保证对课堂的整体教学思路有宏观的把控。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在探究环节,应采取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诗歌中的意境和诉诸的情感有深层认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可采取情境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最后,应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精心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教法的引导下掌握学法,并让语文学习兴趣更加深入。
三、适当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植根于课堂,但又高于课堂。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欲,从而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角度,从丰富的课外活动切入。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开展类型丰富的语文活动,比如,演讲活动,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自主选择领域,并对这一领域进行深耕细作,写出演讲稿,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关于某一领域或事物的深入看法。另一方面,也应依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写作比赛等,以阅读鉴赏活动为例,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本类型,以整本书阅读为策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相互交换意见,从而形成一定的文本解读意识和批判思维。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当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自信。而初中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其自信心和兴趣在没有理念的支撑下往往是盲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获得自我肯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多一份从容,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学习更具意义。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兴趣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影响学生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一时兴起解决不了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只有在学生潜意识中埋下兴趣的种子,才能让其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思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向邦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策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15-16.
[2]王培新.兴趣与自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新课程,2020(4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