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实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江山小学 浙江 温州 325802
摘要:语文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板块的教学是很重要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还有一些弊病需要加以改正。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应该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更多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热爱阅读。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各项要求,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和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文章的意思,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品析优秀的语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来找到更加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有效阅读;教学创新
一、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大篇幅的讲,将知识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学生只是一味地去听,既没有思考,也没有疑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能将阅读的选段或者是阅读的文章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再将文章分段落地口头讲述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模式是非常枯燥的,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没有兴趣。还有就是教师只注重文章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带领学生深入解析文章的深层含义,没有通过具体的语段来说明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不重视,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
2、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不够
小学生还处在一个比较贪玩的年纪。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篇文章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并且应试教育“深入人心”,这让许多学生的家长会更加注重提高孩子的试卷答题能力,而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并不多。通常学生在阅读时带着强烈的目的,就是要在一篇文章中找到具体的答案,而忽视了文章中表达更多的东西。学生的思想不自由,也就不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事实上,重视不足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创新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得到保护。教育是为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么,学生在课堂中就应该展现自己,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营造出好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和作者也会产生某种关联,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日常的生活来理解一篇文章。在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过的感人小故事。比如,一位学生说:在他生病的时候,母亲是如何细心照顾他的;或者是在下大雨的时候,母亲撑着伞来接他回家的小故事……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同感和共鸣。那么,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也会和作者产生同感,感受到母亲的爱。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的对话,这就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将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
2、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阅读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有效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是故事梗概。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更加愿意去阅读文章。教师还可以设置朗读比赛,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梗概……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可能对于这样陌生的城市很疑惑。那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要直接就开始讲这篇文章,而是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让学生看到威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开始阅读这篇文章。这样,学生对于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会放入自己的想象,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
3、读与思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最后,能够达到有效教学创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读和思考可以统一,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阅读不是表面上的读就可以了,通过阅读要从一篇文章中得到信息,这需要学生会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句话说得好:在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读和思一定要结合起来。阅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阅,就是通过粗略地看来快速的浏览一篇文章。而读可以理解为读出来——朗读、精读。将文章逐字看进去。完全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在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文章。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在积极思考的同时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可以通过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和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的积累工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阅读的印象,也会给学生储存更多的素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更加有效,更加高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找到更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更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刘之勋.创新教学机制 实施有效教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1):14.
[2]张晶.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42.
[3]邱焕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究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