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玲
山东省威海市锦华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郎读是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综合能力,促使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落实多样且有效的朗读策略,以此推动小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中,进行高效朗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课文的感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策略
前言: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朗读有助于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对朗读的重要性有正确认知,并根据教材内容,以多样的朗读策略帮助小学生加强体验与感悟,在读中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让小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进而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促使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一、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的改革与推进,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若想从根本上强化学生朗读质量,语文教师就应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策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拥有强烈好奇心这一特点,综合多种朗读模式,以此不断激发小学生对于朗读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其能主动融入课堂进行高效朗读。并能在这过程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深刻领悟课文内涵与思想,感受作者创作意境与情感的同时受到一定熏陶。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让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黄山奇石》一课,课文主要讲述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有许多奇石、怪石,突出了黄山的美丽与壮观,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那么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将黄山美丽的风景与各种奇石以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小学生,以此创设生动、真实的体验情境。不但能将小学生朗读课文与学习的热情充分激发,推动其自主融入到情境中,进行深入且高效的朗读,还能在视觉、听觉与心灵上有直观真切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的领悟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与情感,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促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得以稳步提升。
二、为小学生营造生动朗读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各方面能力还有待培养,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还较为薄弱,对于课文所蕴藏的内涵领悟仅限于表面。同时小学生通常以听讲的形式学习知识,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与分析,缺乏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故而,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落实有效朗读策略,为小学生营造生动、愉悦、轻松的朗读氛围。
以此推动其自主融入课堂中,进行高效朗读,并在这过程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深刻领悟课文内涵与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综合能力,让朗读质量得以提升,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主要讲述小壁虎在捉蚊子时,不小心弄断了自己的尾巴,于是到处去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第一时间想着找别人帮忙,只有自己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具体内容,让小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朗读氛围更加生动、活跃,课堂也会更具趣味性,还能让小学生情绪高涨,从而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行高效朗读。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以自己的想象,对每个角色所具备的特点与情感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对课文内涵领悟的更加透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让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朗读榜样作用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引导者,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态度及朗读方式对小学生而言有极大影响与意义。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这一情况,并有意识的用自身言行与方式给予小学生引导,将其带入到作者的创作意境中,从而与其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能受到一定熏陶。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遍,以自己的朗读方式给小学生做示范。再对其进行指导,让小学生了解正确的朗读方式应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课文中的情感理解的更加透彻,更易于消化其中的内容。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对课文所蕴藏的情感强烈部分是放声高亢还是放快节奏要把握好节奏,有助于小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的更加顺利。从而强化朗读质量,让小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促使其学习质量及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显著提升,让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父爱之舟》一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支持和鼓励他读书的往事,在文中作者写出来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之情。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遍,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语气、语速以及声调,充分发挥教师朗读榜样的作用。再引导小学生进行模仿朗读,适当给予指导,让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不但能使其对朗读方式与技巧有正确认知,强化朗读质量,还能让小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创作意境。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促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总结: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极大影响与作用。教师应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朗读策略 ,为小学生营造生动的朗读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榜样作用。促使小学生能主动融入到朗读中,加强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从情感上受到一定熏陶。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彩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 学周刊,2021(8):123-124.
[2]宋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J]. 读与写,2021,18(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