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浦江县南苑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中,我国新课改明确提升加强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高段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提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段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他们的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并且大多数的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很大的兴趣,并且还有畏惧的心理,这个问题在高段小学生当中更为突出;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着种现状,探求更好的方法。
一、在各种生活体验中积累习作素材
艺术作品中包含文学作品,所以语文教材就是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之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都是采用的名人著作,是作者的一种情感表达和生活经历,作者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运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习作训练需要有大量的素材支撑,引用良好的素材可以深化习作的内涵,作用学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观察注重素材积累,累积大量的习作素材是写作重点,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素材积累,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素材;比如带领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中,去感受大自然,观察动物和自然环境,积累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素材;还可以带学生到旅游景点,积累一些景物的素材;布置关于亲情主题的习作,让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时,积累关于亲情的素材;还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收集日常生活素材;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在提供一些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收集[1];比如根据教材内容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的课文《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有关亲情的故事,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故事,比如西方国家侵略我国的事件;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和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故事分享中收集习作素材;总而言之,高段小学生的习作素材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素材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更大程度上提升写作水平,落实习作教学的目标。
二、传授写作技巧,借鉴优秀作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习作的技巧和方法,将文章分层,并且告诉学生每个层次中学习重点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内容,在习作练习中使用相应的技巧;比如在进行习作钱需要认真的分析题目,进而明确文章想要表达的意识,选择一些和文章相关的习作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让自己写出的文章具有新意,生动并且具有趣味性,并且感情丰富,具有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使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在写作时容易出现一些空话,写出的文章没有实际的作用,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没有写作依据,只有凭空想象,教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首先题目,教师在命题时,要灵活的选取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以及年龄特点,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命题;其次正文,可以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模仿,学生在模仿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方式和结构形式,之后将自己的事例运用优秀文章的写作方式描写下来;最后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些的书籍,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语言结构,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重视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语文学习的思维途径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来展示,提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动力,比如可以代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积累习作素材,对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并且将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例如描写春天的词,可以用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描写秋天的词可以用秋高气爽、秋风瑟瑟;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和景色进行观察,思考将自己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事物积累下来,用到今后的习作中,促使自己在习作训练中[2],有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不会因为没有东西可写而头疼;生活的体验方式有很多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善于体验生活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看电影,在观看后写出一篇有关主人翁的事迹和观后感,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比赛,在比赛结束后,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下来;在进行习作训练时,教师可以用“我身边的人”为题目,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其中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且伟大的人,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将写作变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素材也会在头脑中自动生成,这样一来学生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进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是小学生的特点,但是每个学生的思想方式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转化成文字就是写作;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的挖掘出来;并且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正确的想象思路,促使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保持高段习作兴趣,比如在以“春游”为习作训练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题目的重点,文章的内容是围绕人物描写还是景色描写,之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深度思考,并且将想象的内容转化成文字;根据习作的主要思想大胆想象,发挥出自己的思维,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习作素材,再进行筛选,将合适的素材引用到作文中,进而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作品的内容新颖,思路正确,具有阅读的价值。
结语: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中多多观察,积累素材,才能在习作训练时,有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运用方法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习作教学进而提升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建忠.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336-337+354.
[2]田爱利.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3(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