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  朱明红
[导读] 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改
        朱明红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小学,437200
        摘要: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改革大行其道的今天,作文无疑成为语文课改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展现的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更关乎着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等因素。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让学生作文大放异彩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旅行,每个人在这段旅途上会发现不同的风景,当走到旅途的终点,蓦然回首,你会惊艳于生活的美好亦或感谢旅途中的自己。写作的魅力总是让人难以抗拒,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有人热爱并坚持着写作。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写作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作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具备一种能力都会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增加“筹码”。写作能力作为每个人必备能力,总能在你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以来,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然成为语文学科界的共识。从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生“不会写”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畏难心理的比重仍占据上风,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呈现出低层次的发展态势。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做出适应性改变,让教适应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克服畏难心理,在勇于尝试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体验写作的乐趣。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方法、开展写作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注重兴趣培养
        写作兴趣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必备因素,“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的文采除了自身的丰富的积累外,还需要浓厚的写作兴趣为支撑。一篇佳作必然是在兴趣前提下呕心沥血所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丢失已久的写作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铺平道路。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一组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对熟悉的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等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之后,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多媒体课件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理解本次习作要求,掌握写作思路。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挑选图片中的一处文化遗产,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并结合自身认知谈一谈遗产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在学生归纳完这些碎片信息后,教师应通过一处文化遗产的故事来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的神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并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享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故事。最后,给予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撰写成文。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不会写的问题。


        二、掌握写作方法
        方法是能力形成的关键,写作能力亦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谋篇布局、文章润色的方法,才能让其形成一定的写作思维,在写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教授学生的写作方法也是作文课堂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法引导学生写法,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切实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例如:在教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并以身作则,让学生在课堂上描绘老师的形象特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初步对人物特点的描述有基本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掌握写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范文,使其掌握具体的描写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知。比如,学生可以就文章描写人物的任意一个角度(动作、神态、心理)展开讨论,以总结出一致的观点,在课堂上派出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并让学生再课下搜集其他文章的典型人物,深入分析写法,以此让学生对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烂熟于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三、开展写作活动
        “写作写作,无写不成”。唯有坚持写,才能让自身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但写也要讲究形式和内容,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在对同一事物的写作中产生不同的认知。写作活动无疑是帮助学生形成写作风格,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为依据,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重新建立对作文的认知,不断提高自身写作信心。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从写作活动的角度入手。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由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写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写作过程,感受写作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另一方面,也要确立选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比赛,比如,“我最亲近的人”,规定时间和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即兴创作,并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比,挑选出最佳作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照顾学生的感受,以积极性评价为引导,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何况写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写作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不可急于求成,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持高水平的教学水准外,还应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1]马文奎.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教学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21(47):45-46.
        [2]杜维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J].学周刊,2021(18):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