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陈秀梅
[导读] 整本书阅读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
        陈秀梅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实验小学 642350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是阅读教学逐渐从理论教学层面转向实践教学的过程,与单篇文章形式的阅读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走进十分广阔的文学天地。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要求教师不单单需要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目录,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而且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处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中的状态,重视整本书阅读举措的全面渗透。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引言
        在信息技术畅行的今天,无论是对人们群众的阅读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倘若一个人能够在信息畅行的时代中搜集丰富的有用信息,则这个人会拥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造成这一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整本书形式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并非是单纯的一片或者一本书中的精彩片段,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相比于以往阅读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同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调动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兴趣,构建整本书阅读的良好教学情境
        整本书阅读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同时需要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作为支撑,所以,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方面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情境构建出发,重视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情境。现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情境的构建,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产生大胆想象,进而让学生能够对整本书阅读内容产生亲近感,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构建阅读情境,现阶段小学生对于丰富多样的图片有着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整本书中所配备的插图以及相关视频等方面的资料来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其次,构建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的巧妙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能够对整本书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同时通过问题的设计有助于为学生指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方向,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人物。最后,构建游戏还形式的教学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保留着活泼爱闹的儿童天性,所以,教师可以构建游戏情境,将学生快速带进游戏环节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过程深刻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经典书籍,构建相应的阅读情境。《三国演义》配备了绘本书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特强。其次,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阅读,《三国演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讨。最后,设计游戏教学环节,借助《三国演义》书籍汇总出现的成语组织成语接龙教学游戏,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1]
二、科学选择“整本书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课内形式的阅读教学,对于阅读知识的拓展却存在严重的忽视,导致阅读教学出现片面化的缺陷。教师需要科学选择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将不同层面的阅读内容进行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科学设计,促进学生能够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展开阅读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质量。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内阅读的具体教学内容来科学选择和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和掌握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效率的不断提高。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中,应当注重阅读量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加强学生的阅读任务,对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以及能力形成忽视,进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大大降低。
例如,教师在教学《白鹭》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具体的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郭沫若作者的其他整本书形式的阅读内容。《白鹭》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家郭沫若所创作的散文,其通过生动优美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白鹭的优美身姿,阐述了自己对于白鹭所拥有的喜爱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散文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内容,语言的运用十分俊秀,而且优美,通过清新的描写过程能够充分彰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郭沫若所创作的其他优秀散文书籍,深刻感受郭沫若作者创作的散文风格,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散文阅读。
三、加强沟通、合作以及分享
        在学生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否则会导致学生很快忘记书籍中所描述的内容,同时并未加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深度思考,进而无法实现阅读的根本目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出自己的读书笔记,认真阅读自己所记录的经典语句以及词语等,引导学生将自己产生的阅读感想以及心得与班级其他学生展开有效交流以及分享,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进而激发出不同的阅读感想,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进而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学生在完成《红楼梦》书籍的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书中所出现的人物形象。部分小组会深入分析和探讨林妹妹梨花带雨的人物形象,部分小组会深入探讨宝姐姐端庄典雅的性格。在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每个人物形象的背景,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林妹妹由于自小丧失母亲,没有其他兄弟姐妹的陪伴而知识性格相对孤僻。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课堂氛围注入活力,进而促进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语文课程实施教学的启蒙时期。通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养成高尚的人文品质。整本书阅读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产物,其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以及综合性,需要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工作,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阅读内容。如此一来,才能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有效提高,促进语文课程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霭临.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10):62.
[2]郎秋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1(03):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