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周吉祥
[导读] 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教学模式
        周吉祥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女子小学 邮编751303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热门研究方向。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互联网+”有效结合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广泛普及与课堂之中。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可以极大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难点,通过网络技术与资源,清晰的具现出来,让知识表象化易理解,有利于小学生吸收与转化,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引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多媒体成像设备与网络资源共享,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受年龄因素影响,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复杂晦涩的数学知识重难点很难理解透彻,所以老师需要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立体化、简明化。基于此,通过“互联网+”这种教学模式,把图片和视频作为抽象知识的载体,以一种新奇又直观的方式展现于学生面前,可以提高课堂高效性与生动性。这是教学手段结合网络资源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所有老师去深究。
        1、“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1.1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作为三大重点科目之一,具有较高的严谨性、逻辑性与抽象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刚刚成型,曲线思考的能力还较弱,其思维模式正在由表象形式向逻辑化形式过度,所以对于晦涩的数学学科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而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是让教学活动变的枯燥乏味。“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思维,将生硬抽象的知识难点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展现于课堂之中,直接刺激了学生试听感官。不仅将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由繁化简,方便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其探究数学领域的学习欲望,利于培养其终身数学思维。
        1.2辅助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好坏,离不开老师的直观引导。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具往往只有黑板、粉笔、教书、教室,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知识内容变的越来越复杂,这种简单的教学载体显然是不够用的。而“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设计特色的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设备,将教学知识清晰整洁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将老师比较难画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直接导入,突破教学阻碍。同时,“互联网+”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教学知识不再单单局限于图书当中,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这有利于完善老师自身知识储备并提升教学成果,利于老师终身教学素养的提高。
        2、“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网络思维导图,加强学生记忆
        数学是一门数字与图形结合的学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清晰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梳理知识关系,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扩散数学思维,增强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是由图形、线条、颜色、标记、说明五部分组成,而互联网的普及,正方便了数学思维导图的构建。

老师可以借用多种多样的办公软件,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做出颜色鲜明,重点突出,关系清晰的数学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之中,既可以明确知识关联,又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画一副分数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首先,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形,然后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真分数假分数”、“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转化”等知识点作为分支,并用不同的颜色与图形作以标注。最后,将每个分支再次延伸细分,比如,“约分”又可以延伸出“公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互质数”等等。这样一幅逻辑顺序清晰的思维导图就做形成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构建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2加深课堂互动,增强师生粘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一节课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讲全部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很容易疏漏知识重点,形成学习进度落差,产生厌学抵触心理。基于此,“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抓住学生兴趣点,并展开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感情粘度的提升。以“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首先在课题引入环节,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网络上的邮票图片或视频,并以此与学生展开互动,如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种类吗?同学们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你们知道邮票的资费方式吗?引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师生互动之间,引入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并构建出老师易教,学生爱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3助力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复习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新课改指出数学应学而有值,学而有需,学而不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欠缺自主学习意识,课后复习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不能再走形式主义路线,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认真考量其布置意义。基于此,“互联网+课后巩固”的理念应运而生,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制约,还可以使学生对互联网形式下的课后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激趣引学。以“圆锥的体积”教学为例,传统课后巩固只能是以纸质的静态练习为主,即不立体,也不直观。通过“互联网+课后巩固”模式,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设计动画场景,构建几组等底的圆锥立体图形,采用一些砂砾等虚拟小道具,让学生以游戏动画的形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课后复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学模式是契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合理的运用互联网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还可以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家庭互动。在传统课堂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教学局限性,教具局限性,对构建高效课堂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作嵫.“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112-113.
        [2]裴九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