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娟
成都市新都区竹友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来说,在以往数学教学中,也许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新目标,逐渐由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关注,以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采取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构建更新的、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新收获,取得新进步。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主要学科,以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为最终目标,以策略探究为主要话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前言: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因而,这一时期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可以对学生日后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在新课改标准的指引下,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创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活动、新的教学流程等,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值得表扬的事。然而,面对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之间的差异,如何才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分别发挥出它们各有的优势,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本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计提问式新课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并非是毫无关系、毫无关联的两个独立个体。实际上,若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必须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等。只有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才能不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设计提问式新课导入等,由此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即可采取提问式的新课导入,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关于年份、月份、日期等知识的思考,为后续年月日知识的讲解做铺垫。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学生答:“今年是xxxx年!”。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直到今天是几月几号吗?”,学生答:“今天是xx月xx号!”。教师继续提问:“非常棒!那么老师有一些关于年月日知识的小秘密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探索好不好?”,学生答:“好!”,而后即可进行年月日知识的讲解。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如此丰富的教学条件下,教师需充分利用这一高效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有趣的数学课堂,由此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即可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观察物体学习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授课时,先行将需要观察的物体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在学生完成观察后,再为学生呈现这一物体另外两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后,在学生完成对同一物体的全面观察后,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将这一物体的三个角度同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同一物体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差异。最后,为验证、巩固之前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其他物体的三视图,由此在不断往复的观察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观察物体这一数学知识点,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开展分层教学模式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即使是在同一教室听课的情况下,还是会出现不同的知识掌握效果。针对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较为发散、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也比较好。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弱、思维发展较慢、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老说,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则相对较差一些。因此,为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则需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更为有效的分层教学。
例如,在学习《比的认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根据学生不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教学目标。展开来说,针对数学基础较弱、思维发展较慢、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同学,教师只需要求其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及特性即可。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较为发散、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要求其完成基本教学目标道德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究“比”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如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合作精神等。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来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充分发散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即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导向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说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人民币的面值、小组人数,还有哪些数字元素的体现,而后将讨论结果与同学进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活中的“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若想使得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获得更多数学收获,感受更多数学学习的快乐,则需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积极采取更加有趣、更加新颖、更加吸引人的数学教学方法,设计更多、更符合学生特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相信在广大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下,定能早日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德龙.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7):31.
[2]司瑞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