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 常虹
[导读] 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加广泛,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也
        常虹
        望江县华阳中心学校  246200
        
        摘要: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加广泛,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科目教学中的应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促进了各科目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鼓励教师对此进行探索,借此推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而从当前现状来看,多数教师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所能起到的重要支持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经验,或者是本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模式等进行探索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索的起点,同时也是支撑小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性等方面的特征,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来调动小学生的多重感官,借此来吸引其目光,激发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动画视频、闯关游戏等的应用,更是非常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充分唤醒其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对平移这一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相关的动画视频,将平移运动以趣味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这样既能快速吸引其目光、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也能让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清楚的理解何为平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小学生对此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其联系生活回想一下自己见过哪些平移运动,借此进一步加深其对该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其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激发其学习和探索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助逼真生动的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而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借助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将小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情境当中,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适应的数学教学情境来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以《统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画视频,为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举办了一个跳绳比赛,所有小动物都在森林操场上排好队列、做好准备,比赛负责人老虎先生负责发出号令和计时,比赛只有1分钟时间,每个参赛的小动物都需要记下自己跳的个数,1分钟到了,你能快速的帮助老虎先生评出谁是“森林跳绳之王”吗?有趣的情境很快就能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而小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只要将参赛小动物的跳绳数统计一下,就能很快评出“森林跳绳之王”。

这样的情境创设很好的激发了小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欲望,并且锻炼了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巧借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待提升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那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必然会觉得困难,而这类知识也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般而言,图形和几何相关的知识也属于抽象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小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各种形状转换、空间变换等的场景,这样才能较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在进行这类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来辅助教学。动态几何软件能够将那些形状转换、空间变换等的场景以动态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如《圆柱与圆锥》当中,需要小学生学习“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师一般会从圆柱的横纵切面这个角度来引导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圆柱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生想象一下圆形通过怎样的方式演变成圆柱体,而长方形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生成圆柱体的。部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无法顺利的想象出其演变过程,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几何软件将其演变过程形象的呈现出来,这样小学生就能对圆柱体的特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后在进行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计算之时,就能联想到利用圆、长方形的相关计算公式来进行推导,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四、信息技术支持分层训练
        小学生本身的认知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学习主动性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其学习水平的差异也必然存在。因此,不仅在课堂教学之时要注意开展分层教学,在课后习题训练时同样应当开展分层训练,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其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循序渐进的促进其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分层开展习题训练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依托其海量的习题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其布置难度不同的习题训练任务,而且可以是课堂或课后习题训练任务。小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可以即时提交,如果是课堂训练教师可以当堂批阅,并且通过对批阅结果的分析来及时了解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课后习题训练同样如此,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的习题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微信与其家长沟通,联合家长共同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提升而努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借其创设情境、辅助突破教学难点、支持分层习题训练等,这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应对此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姬相如.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26):72-73.
        [2]易荷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2):212-213.
        [3]吴文瑶,吴静.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01):18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