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中的“分层设计”的实践体会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许翟
[导读] 我选择了校本小课题“数学导
        许翟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湖北省松滋市  邮编434200
                                                                
        【摘要】:我选择了校本小课题“数学导学案的有效性研究”后,就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1,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数学导学案的使用;2,数学导学案发挥导学功能的时候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让我逐步认识到:导学之目的为了学生“我”走到课堂舞台的中间,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分层设计之目的是为了不同的学生“我”都有发展的机会。在思考与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具有实用性的观念与措施:分层设计导学案前提是“了解学生,动态分类”;分层设计导学案的重点是“分解目标,梯级递进”;使用分层设计导学案的难点是“关注生成,合理评价”。
 
        【关键词】:导学案,分层,有效性,动态分类,梯级递进,生成,情感交流
 
【正文】:学生进入八年级,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情况一般是越来越严重。掉队的学生课堂上如果得不到关注,他们会一步步丧失学习信心,能力超前的学生课堂上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思维训练,他们在学习中挑战自我的激情也会慢慢消退,居于中层的学生人数众多,权重大,对教学效果起直接影响作用。我们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而把这个理念落在实处的主阵地是课堂,是必须形成关爱各层学生,促成各层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课堂,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学生的教育要以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道出了教育的精髓。从古至今,如何操作与落实因材施教,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点,秉承我们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围绕我们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八年级数学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确定以数学导学案为载体进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其重点之一是数学导学案的分层设计,下面介绍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分层设计导学案前提是:了解学生,动态分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灵性的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孩子,单纯地以某次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类,会出现偏差,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分类时注重了两个方面。
        首先是了解学生,整体把握。我查阅了学生入学成绩,期中与期末的成绩;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谈心,还采取了问卷调查,从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直接决定了我设计导学案的各层标高。
        其次是动态分类,灵活把握。站在学生角度体会,用“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这些名称对学生分类,或者用A,B,C这些层次对学生分类,很多时间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到身上贴上了标签。我通过琢磨比较,采取了闯关的模式进行分类:分别是初级关,中级关,高级关,每关对当节课前的数学知识基础设有要求,我特别看重的是对学习的积极性的要求。每堂课前,小组内学生通过大家推荐与自我申报结合的方式分别确定好闯关勇士,再在课堂上按各自的角色去履行各自的职责。这种动态分类方法简便易行,尝试推行后,一定程度促进了小组合作,促进了小组全员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设计导学案的重点是:分解目标,梯级递进。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内容,背景,练习,而教辅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相关内容的解析和深浅不一的题型练习,只有通过整合教科书与相应教辅资料才能确定出好的导学案的素材;仅有素材仍然远远不够,还需要科学设计,才能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分层发展的功能。我在实践中感受到好的导学案的设计重点是:分解目标,梯级递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功课。
        首先是回归课本,钻研教材。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白教科书的编排许多地方都体现了分层要求,总体而言教科书的的正文和练习、习题的A组题,是要求闯“初级关”,“中级关”,“高级关”的勇士都会的内容,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新栏目和习题中的B组题,则是要求闯“中级关”,“高级关”的勇士会的内容,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之上的较高要求。从各部分而言我们都可以进行目标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导学案设计的分层要求可以是:(1)要求闯“初级关”的勇士能把教科书上给出的具体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算式按乘方意义展开计算———即具有知识理解的必备基础;(2)要求闯“中级关”的勇士能在教科书的实例之外再举出多种类型的实例———即具备知识迁移的初步能力;(3)要求闯“高级关”的勇士能用字母形式或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即具备抽象概括的能力。
        其次是用好教辅,适度拓展。我们目前教辅资料名目繁多,内容丰富,不加选择的运用到导学案中,会让学生或在重复训练中感到倦怠,或在高难度题目前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先研究这些题目,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从题型上作了拓宽的题目,让学生在花样训练中不会感到倦怠,对这类题目的要求是:把方法探究的目标分解给闯“高级关”的勇士,把对解题过程整理的目标分解给闯“中级关”与“初级关”的勇士;我们研究题目,还要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在难度上适度作了拓深的题目,让学生有挑战自我的机会,对这类题目的要求是:进行改编,梯级设问,把题意理解与解读的目标分解给“初级关”的勇士,把突破难题时教师设计的台阶性目标分解给“中级关”的勇士,最后把分析“出题意图”和归纳步骤方法的目标分解给“高级关”的勇士。
        在导学案的分层设计中,我实现的就是:无论哪块内容,无论何种难度的题目,闯“初级关”,“中级关”,“高级关”的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都有发展提升的空间.
         三,使用分层设计导学案的难点是:关注生成,合理评价。
        分层设计的导学案只是一张课本与教辅资料相整合,学法指导与练题书写相结合的纸,没有师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互动,没有学生真正充满积极性的参与,这张纸上所凝聚的教师“分层设计”之智慧就永远无法凸显出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分层设计的导学案的难点是:关注生成,合理评价。
        首先是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信任中处于思维最佳状态,在老师的引导下,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每次走进课堂,通过聊天或游戏活动让学生形成“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的心理暗示;在分层设计的导学案指引下,当各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中遇到障碍时,我可以及时给予提示铺垫,并提醒自己绝不打断学生,更不能对应该由学生感悟与分析的地方包办代替。拔苗助长式的教学一定比不上让学生知识自然生成的过程,
        其次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合理评价。每堂课我都对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量化评分。当闯关学生积极回答分层设计的导学案问题时,就算出现错误,我也努力去寻找其思路中正确部分或闪光部分,告诉学生“知识探索中勇气比正确更重要”,再名正言顺的给予适当加分。当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他才会一次次的进行冲关,直到一步步的进入“高级关”
        教育家第斯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我在以数学导学案为载体进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中感受到课堂是一个智慧生成,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有了教师精心设计的分层要求的导学案的辅助,课堂将会精彩纷呈,教师将会体会到创造的幸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