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王开萍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一阶段的化学教育为其
    王开萍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七中学   276600
    
        摘要
        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一阶段的化学教育为其日后广泛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课改综合素养理念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初中化学实验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沿用已久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枯燥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示出巨大的缺陷。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趣味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说明了趣味化学实验的优势,接下来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于初中化学趣味实验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希望为教学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试验;化学教学
        引言
        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实际课堂上,却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学习化学,以为强迫自己记住知识点,却不知知识点从何而来。究其原因,沿用已久的化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化学试验却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如何让学生爱上实验,通过实验有效锻炼思维,是每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化学实验源于生活,本身就具有隐含的趣味性,如果教师从这一点入手,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趣味实验,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趣味化学实验的优势
        1、传统教学存在着不足
        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在全国广泛推行,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坚守着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以识记书本内容为主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不重视实验过程,仅仅要求学生记忆操作流程、实验结果等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验思维探索的问题时就变得无从下手,无法实现化学学习能力的真正提升。
        2、趣味实验是对新课改的响应
        新课改的重要亮点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它标志着教育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养成。各学科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提出的初中化学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都少不了实验的助力。旧有的化学实验中,学生沿着教师设定的单一实验过程操作,只得在规定的框架内思考,难以培育核心素养。而趣味实验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出了拓展思维的必要空间,学生在思维发散中实现了创新,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3、趣味实验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作为培育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实验课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时,课堂氛围无趣,学生注意力极其容易涣散,磨灭了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而趣味实验形式多样,形象直观,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主动探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高效吸取知识,实现了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养成,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研究
        1、课前导入,点燃兴趣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化学有着不少繁琐抽象,需要记忆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开始后直接照本宣科讲解,并要求学生牢固记忆,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无法真正透彻的掌握知识,大大削弱了化学教学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引入趣味实验,在讲解开始前插入课堂导入,通过直观的实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将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等实验移到教学开始前操作。这样的实验直观生动,效果明显,同时耗时较短,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氧气奥秘的兴趣。同时复燃的木条、剧烈燃烧的铁丝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对氧气助燃这一性质形成了深刻认知,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2、改良实验,加深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安排了为数不少的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即使教师重复讲解,也难以使学生真正主动思考。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基于教材的内容,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良,经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的提升班级学生的思考意愿。
        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时,所有教师都清楚应当选取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避免使用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进行实验,教材上也写明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时,笔者从这点入手,将四支试管排列成一排,两支放入石灰石,另两支分别放入碳酸钠与碳酸钙,同时向其中一支放入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其他三支滴入稀盐酸,进行对比实验。学生会看到四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和数量显示出明显的区别,笔者引导其思考其中原因,学生很快就能明白除石灰石与稀盐酸外,其他三支试管反应后二氧化碳释出速度不一,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轻松掌握了实验的注意点。
        3、巧借网络,拓展实验
        通常情况下,化学实验往往仅局限于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两种类型。初中化学所学知识中,很多化学实验反应不明显,或反应时间较长,无法在教学中进行,留下了遗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实验可以在网上显示,化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巧借互联网,拓展实验的类型。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引入了铁钉的生锈实验。这个实验耗时较长,实际教学时通常会一带而过。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铁钉生锈过程的快放视频,教师除了寻找互联网资源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使用不同的溶液浸泡铁钉,比较生锈的速度。这样的方法不仅延伸了实验的范围,而且将实验拓展到学生生活,锻炼了其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出色的化学实验不仅应基于课本知识,更应当重视其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区委化学实验出色的满足了这两点要求。为了促使趣味化学实验的成功开展,初中化学教师不仅应当认真研读课本,从中发现与实验的结合点;更应当在日常授课中细心观察,发现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理解方式,并基于此设置科学性同趣味性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案,借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小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123-124.
        [2]康宏.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274-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