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
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小学 354100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它可以检验教师的课堂授课成果,通过回忆课堂内容以及授课流程,发现教学过程中不完美的部分以及失误,及时向学生们进行纠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个人水平的关键环节,是促进高效实现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出发,浅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教学反思行为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前言: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充分备课,课后反思环节也必不可少。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相较于低年级难度系数加大,不少学生的思维尚没有完成对应的转变,在进行充分备课、认真授课的同时,及时的对课堂进行回顾反思,从多个方面回顾上课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堂反思。
一、反思授课方式,选择适当方案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不同的授课方式是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关键,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面临着突然加大的知识难度,教师授课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学生兴趣的高低,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当授课结束后,教学反思环节也必不可少。只有及时反思在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所选择的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才能客观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周长》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可以采用“实验法”作为授课方式。让学生携带各种平面物品到课堂,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对物品进行“描边”处理,所得到的封闭图形的长度就是该物品的周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画出周长,能够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进行更加牢固的记忆。不过,经过课堂反思,教师会发现若在课堂中采用大量时间的“实验法”授课方式,会难以保证有序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学生们会处于一个高度亢奋的状态,对于自制力稍微薄弱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积极进行相关交流的同时也会发生“闲谈”、“走神”的情况。因此,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才会发现“实验法”在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并不适合反复采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为“实验法”结合“讲授法”,既保证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理解,同时也要配合教师的讲解,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所采用的授课方式并及时进行调整,对于教学的整体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有重要影响。
二、反思交流对话,拉进师生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领路人,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语言、语气,并在课后进行及时反思,回顾课堂师生交流的效果。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不能采用教师对知识“单向输出”的方式来进行,而是要通过合适的师生交流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采用大量的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时,可以先向学生询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形状?”首先进行一个教学铺垫,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以及认识的图形,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抛出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上看是相同的形状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此时无需让学生们讨论出正确的结果,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得到答案,比如通过“信箱(或其他图形)从正面和侧面看形状相同吗?”这种问题来让学生们自己探究出答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气是否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要注意对话的设置是否层层递进,是否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经过深刻的反思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反思课堂进度,调整整体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合适的教学节奏,规划适当的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会面临许多突发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每节课的课堂节奏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并不能保证每一节课都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整体教学节奏不被打乱,同时,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教师应该反思在课堂上的处理方式,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例如,《乘与除》章节中涉及的知识都是学生们首次接收到的内容,应当适当加长时间安排,保证学生对知识完全理解。在该章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首先设置一个教学计划,罗列出教授该章节所需的大概时间,但当进行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不一定是理想状态,并且无法保证是否会有突发情况的产生,因此教学进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教学反思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及时回顾课堂进度和节奏,并对下节课的安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整体的学计划不被打乱。
除此之外,若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学生流鼻血、肚子疼等,教师的处理方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节奏。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回顾自己是否采用了最高效、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并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询问学习,积累课堂经验,以防后续此类问题的产生。
总结:
教学反思是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只有及时的进行反思,回顾课堂授课方法的效果、交流沟通的语言选择以及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流程的安排,才能保证学生的高效、有效学习以及整体教学计划的完成。尤其对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来说,面临比低年级更大的知识难度,实时关注学生的接受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只有教师及时进行课堂反思,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周春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81-82.
[2]蒙才源.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和反思[J].神州,2020(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