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吴明富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小
        吴明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第四完全小学 626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数学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是一门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学科,数学学科逻辑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在学习期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来创设出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内心需求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及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学知识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素养。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刻不容缓。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始终采用应试教学模式,个人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在讲授过程中只是对照课本内容和教材大纲照本宣科,再加上“题海战术”的辅助,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实际上,教师只是将学习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并没有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挖掘出来,学生掌握不了方法,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凭借记忆和大量的练习题将知识掌握,但这种“掌握”是暂时的,在实际应用时难以体现。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改善现状,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的思想节奏,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利帮助。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中较为流行的话题,其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于为教学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帮助教学活动实现最佳的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理念为主导的前提下,教学工作开展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争议,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加以完善和改进,以更加务实的教学作风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蓬勃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及模式逐渐转向于素质教育,不再像原有教学一样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固有模式,同时也不再那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好坏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综合型人才是当前大势所需。要知道学习成绩只是阶段性的,通过成绩来确定近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查漏补缺,每个学生以自己为目标,总结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发扬自身优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用过现代化学习大环境来收集多途径教学资源,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提升个人技能及实践素养,从而达到对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凭借教师的一张嘴和创设一些情境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作为辅助教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得到极大的便捷,作为教育教学机构也要借着信息技术之力优化课堂教学。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数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至关重要,对于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数学知识较为复杂,许多情况下学生不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克服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数学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上的提高,还能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构建信息技术课堂,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动画,动画内容围绕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点进行,比如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制图软件,制作两个正方形,然后两个正方形经过拼接,形成一个长方形,在上课的时候提前将这个动画过程播放给学生。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然后通过观看两个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的动画视频,学生会对图形拼接有一定的认知。另外,还可以在视频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品,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并且产生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进行正式学习,重点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还要拥有解答数学问题的实力,数学知识的学习会越来越深入,这就要求小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解析能力,数学公式、数字、图形这些都是顺序语言的构成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如:自主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等。但是,从实际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缺乏,只停留于最浅层,对学习数学中的公式不能完全理解,更不懂得其中的算法和算理,基本上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在设计的问题中与学生的自身认知产生碰撞,让他们由一个问题可以探索多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断地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相处,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知识点时,这一章节中涉及到关于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优带劣的形式进行安排,每组学生的实力相当,再根据所学内容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等问题,当教师把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教材找寻线索或答案,根据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用笔尝试的画一下,将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还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看一看周围有没有三角形的物体,通过观察与阅读内容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学生或老师的帮助,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排疑解答,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创意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当前教学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构建时,要将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创新意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灵活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创设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1(19):133-134.
        [2]侯海波.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41-42.
        [3]林素娇.小课堂 大智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1(43):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