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李俊华
[导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学习数学
       李俊华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第六实验小学  山西省吕梁市  032100
       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好的整体思维,所以学习数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数据分析等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渗透
前言:
       数学是小学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这门课程,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分析等能力,让小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及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努力学习。
一、强化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以计算为主的课程,计算能力薄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计算能力薄弱,也不利于小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阻碍小学生良好发展。但小学生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用更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对计算过程有更入微的了解,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扎实掌握计算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再配以科学的教学,就会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也会为小学生奠基牢固的数学基础。
       比如,在对“3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数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时,教师直接去传授生硬的口诀,让小学生去背诵,就较难令学生扎实掌握。同时,还容易令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与此同时,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感兴趣的积木,作为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让小学生先去按加法思维,去计算3的倍数。再转化成口诀来让学生接受,就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拿出3个三角形的积木,让小学生看清后,教师再拿出3个同样的积木,并且让小学生去计算3+3的结果。并且,导入“二三得六”的乘法口诀,再让学生去计算,就会使学生快速理解并记忆。接下来,教师再继续导入其它的口诀知识,就会使小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然后,教师再开展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小学生更加扎实掌握这部分乘法知识,就会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抽象能力欠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效果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抽象能力,会让小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助其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立体、生动的图形,让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增强,进而促进小学生抽象能力的发展。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制成直观、立体的课件,让数学知识更加具体,才会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比如,在对“轴对称和平移”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直接依托彩图进行知识传授,就会使学生的理解程度,局限在平面的范围内,既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无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抽象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对称的立体图形,如窗花、对称建筑等,以立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前,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生活中许多事物、动物,它们都是具有对称性的。而且,还有对称轴,现在我们就来观看一下。”。然后,教师再播放课件,引导小学生去观看的同时,注重观察其对称轴。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小学生:“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呢?”。以此令小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当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结合课件,具体去分析图形。并且,让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看立体图形,就会使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充分的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增强。
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
       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结合到一起,引导小学生去分析、推理,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还可以让小学生的更加灵活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建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依托教材,并巧妙向小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学习思想,令小学生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才会使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加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能力。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班级要举办联欢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但不知道应该要买哪些水果,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要怎么办呢?哪名同学可以想想办法呢?”。部分小学生会说:“可以在班级内做调查。”接下来,教师再说:“要怎样才可以准备计算其中的数据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然后,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数轴,并且在数轴的横向方向上,标出不同的水果名称,并让每种水果名称上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再让小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喜欢吃的水果名称。并在纵向的方向上,以红点来表示。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清晰的看到统计数据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鞋店新进了一批鞋,大小号不一,想要统计说具体的数字,怎样来表示呢?”。并且,指导学生用统计水果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及表示。这会使学生轻松掌握这部分知识,并提高学生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并且具有一定的枯燥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据分析、理解、推理等能力,还可以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对于小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也有不可以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春燕.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数码设计(上),2021,10(1):181.
[2]凤江柳,梁宇.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2):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