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英
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上郭小学 525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完善,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成为“过去式”,新时期下的班级管理方面更侧注重于德育观念的渗透,也就是说现如今的班主任要更侧重于培养和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既要引导学生养成诸多良好行为习惯,更要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做到“德育为先,以德育人”。那么,又该如何将德育观念巧妙渗透于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呢?基于此,笔者将从“开好主题班会,让德育观念贯穿始终”“提高沟通艺术,让道德之花焕发生机”“注重家庭教育,让德育教育持之以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班会、沟通、家庭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想从真正意义上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主阵地,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班主任的精准管理,甚至可以说,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学生各方面能力健康发展,尤其是关乎着学生学习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班主任,要特别注重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性和管理方法的灵活性,应善于以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为管理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来进一步引导和促使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高素质人才。但不得不提的是,就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来看,因部分班主任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过多的则是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严重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育,长久以往,不但会大大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良现象。因此,在新时期下,应如何有效改变上述不良现状,显然已成为每位优秀小学班主任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开好主题班会,让德育观念“贯穿始终”
班会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渠道,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重要桥梁。那么,又该如何让班会真正达到以德育人的重要目标呢?毋庸置疑,精准设计主题班会无疑是最佳途径,主要表现为:富有主题性的班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班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是“一举多得、意义非凡”!另外,在新时期下,开好主题班会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开好主题班会。因此,身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当中,要切实注重开好主题班会,要发挥出主题班会的内在价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班主任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切实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设计学生心之所向且富有道德价值的主题班会,以精准发挥主题班会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在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教育原则,让德育观念贯穿始终,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班会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且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使主题班会变得更为高效且实效。
二、提高沟通艺术,让道德之花“焕发生机”
众所周知,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直接关乎着管理效果的优劣,同时,班主任也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协调各方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与班主任自身极强的沟通能力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管理效果与质量的高低,直接作用于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各方面能力正处于萌芽阶段,具有极强的塑造性,这无疑为班级管理创造着良好天机。为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一方面,班主任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沟通艺术,以高明的沟通来进一步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逐渐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班主任也要从微观上把握好沟通策略,对学生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强化学生班级意识。例如: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班集体,其一,从长远考虑,班主任应积极建立合理的多边交流机制,组织各科教师定期开展道德座谈会,汇报学生的近期综合素质表现。其二,在召开班级管理会议时,班主任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道德交流会,以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切身感受到沟通与道德素养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有效促使学生的道德之花“焕发生机”;其三,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综合素养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与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用沟通的艺术来精准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
三、注重家庭教育,让德育教育“持之以恒”
新时期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观念离不开班主任的精准施策,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另外,经实践证明: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为促使学生养成或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以及高尚品质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要利用好学校平台来培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以外,也要积极发挥和关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如: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习情况等;又如:定期走访,从走访中逐渐引导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认识到道德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现实价值,进而有效达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为此,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建立起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以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观念是新时期下每个学校都应深入贯彻的教育方针,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是德育渗透永远都绕不开的“关键先生”。因此,身为一名优秀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水平,并认真践行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教育观,以最大限度地使将德育观念全美渗透到班主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而有效促使学生习得以及养成更多良好且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7.
[2]闫伟.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读写算,2020(3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