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庭
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9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方法太过于陈旧、单一,无法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也很难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水平。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实现快乐教学,所以,下文将展开小学阶段中,以习题为主要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习题模式;培养思维;方法策略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分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了,教育部门对于小学的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改为习题分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要目的。
一、丰富习题的类型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爱动,同时注意力也比较分散, 思维比较跳跃,根据这一现象,小学数学习题的设计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上的质量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数学老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据,重要侧重点放在小学习题的解答思路上。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非常重视,用题目的类型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等为切入点来逐渐的丰富数学习题的类型,更深一步的打开学生解题的思路,让学生有一个创新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以此来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与减法”为例,这一节内容包含着数学计算中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出一道情景习题来,比如说,小羊和其他小动物约好去春游,小鸡家的门牌号是58,小猪家的门牌号是46,小狗家的门牌号是56,小兔子家的门牌号是66,小羊到了小动物家门口时发现了门牌号不是数字[1],而是公式,像:30+28,40+6,70-4,50+6,请问,怎么帮助小羊找到小动物的家呢?这样的情景模式让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并且学生可以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二、改变教学措施
在小学数学阶段,数学课程更多的是讲解一些理论的知识,所以,数学老师要对数学习题里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要多加重视,以此来提高数学习题方面的教学质量。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对于具体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跟随着书本教学材料中制定的学习任务,对数学习题的解题思路多加重视,逐渐的增加学生对于解题的知识运用以及方法策略,让学生对于数学习题产生兴趣,在解题的过程中增加创新思维,丰富解题的方式方法,对以往习题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到“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时钟的认识,并且会他们之间的换算,内容比较有趣,而且不算难,时钟的内容也贴切日常生活,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播放有关时钟表的视频,并且抛出一些习题:当时针和分针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候,是几点了?时针和分针相重合的时候是几点了?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候,是几点了?等,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2]。
三、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们之间要有一个合作的意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目前阶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方没有习题教学合作的气氛,学生们之间互相竞争,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所以没有满意的教学成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转变以往的传统模式,可以选择游戏式教学以及课堂演示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可以选用幻灯片的形式来观看学习成果。比如说在小学数学“游戏公平”这一节内容,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8个白色乒乓球,2个黄色乒乓球,再准备一个骰子和一个大箱子,然后把班级里学生分小组,平均4个人为一组,分别从箱子里摸球,看看谁先摸出黄球,这样的环节会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猜想,以及进行实验和验证等步骤,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中就会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四、设置开放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抛出的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开放性的习题也是以习题为依据的,根据习题来改变题型或者改变题目的方式出现,让问题的答案更加开放,解题的思路更加开放,这就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都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拟补了以往固定式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信息类的开放式习题,让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很大的扩展。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另一方面还要从看不见的信息里查找关键点,在已知条件里寻找答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一情况迫使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这样才可以形成更加完整的答案。在解决这一类题的时候,会一直有新思维出现的解题过程,学生从中可以领悟到解题的思维模式,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数学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根据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可以直接把数学知识搬过来,要开动脑筋,找到数学知识与实际中的相关性,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有一些学生考的不是很理想,觉得是自己粗心,其实不全是粗心的原因,错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只知道一部分,不知道知识的全部内容,遇到一道题的时候,一旦题目发生一点变化,就不能准确的做题了。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习题要做出多角度的分析,增强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技巧[3],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模式,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小学阶段,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对数学习题的类型进行一个更加丰富的过程,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结合班级里的实际情况,改变一些教学措施,以此来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课堂;在班级里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去除不良的互相竞争的关系,达到班级里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设置一些开放式的习题,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通过数学习题,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此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展开更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振中.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392.
[2]何惧.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导入分析[J].小学时代,2019(21):35.
[3]谢瑜.引领学生变式思维 提升数学思维品质[J].山西教育(教学),201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