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戴金辉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戴金辉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 51444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课堂练习,不但能够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节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游戏策略,提高练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方法策略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当前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中,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教师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优化课堂练习,提高练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练习中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往往直接展示题目,让学生练习,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相对被动,缺乏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为了提高教学速度,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只有少数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解出答案,大部分学生缺乏思绪,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练习的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练习真正发挥作用。
(二)教师理念陈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仍旧以自身为主体,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下,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设计课堂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此外,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还要重视教学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反馈,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不断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策略
(一)明确练习目标,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练习目标,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练习,突出教学的重点,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制定练习内容,提前做好准备,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利用练习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在练习时,必须明确几点问题:练习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练习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确定练习内容之后,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为学生提供思路,使课堂练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2]。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这一课的内容是让学生了掌握东西南北四个基础方向,教师在教授完基础的内容后,可以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当人的影子在西方时,太阳在哪个方向?通过这种简单的练习,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设计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此外,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书面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书面作业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够检验学生的成果,教师通过检查书面作业,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此,教师要将现代教育融入到课堂练习中,优化课堂练习方式。如在《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设计书面化作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锻炼学生的计算效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课堂练习效果。教师可以先将简单的加减法与进位加减法相融合,进行交叉练习,加深学生对进位加减法的认知,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相关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设计课堂练习情境,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注意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如果单纯地设计练习题,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课堂练习出现抗拒心理,害怕课堂练习,导致课堂练习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改变形式化的练习方式,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练习情境,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使枯燥的练习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练习中[3]。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情境,将游戏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如教师可以设计“比大小”的游戏,准备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到10的扑克,让学生抽取两张扑克,说出扑克识字的和,和最大的人,就是胜利者,让学生在小组中游戏,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相关知识。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小学是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低年级小学生虽然认知水平较低,但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实践性作业,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巩固知识。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名称、不同角的性质后,教师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裁剪出不同的角,用直尺、剪刀等工具,裁剪出锐角、直角、钝角等不同程度的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课堂练习外,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实施,让学生不断学习、更新和练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掌握数学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以教材例题为参考,设计基础性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设计综合性练习,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拓展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练习内容,根据教材后的练习,设计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了解表内乘法,掌握基础的乘法知识,让学生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第二层的练习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容易出错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计算的规律;第三层次的练习内容,在练习中融入生活元素,设计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提高课堂练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练习目标,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设计课堂练习情境,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祎.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9, 000(011):P.119-120.
[2]张莹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 情感读本, 2018, 000(011):74.
[3]刘英连.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7):P.6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