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张燕玲
[导读] 小学中高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
        张燕玲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小学   525100
        摘要:小学中高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材。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负责人,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应用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有效性;提高
前言:
        小学中高段时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更好掌握文化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才会德育工作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树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在众多学生心中,班主任的位置高于一切的,班主任的言行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同时,班主任的言行,对于学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注重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此同时,也会让德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畅,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尊重他人。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都比较强,班主任以身作则,也会强有力提升德育工作的管理效果。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要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班主任自己先去严格要求自己,学生才主动去效仿。如,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说文明语言,懂礼貌,就要先从自身做起。当班主任与学生在学校中相遇时,要热情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模仿班主任基础上,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另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因学生犯错,就失去了文明的行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从内心更加认可班主任,从而配合其管理。
        又如,班级或学校中开展打扫卫生的活动,班主任也要积极融入到学生的行列中,与学生共同去打扫。学生看到班主任积极劳动,也会受到感染,喜欢劳动,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假如班级中,有个别学生随地乱扔垃圾,班主任也要用身教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可以直接将垃圾拾起,并直接扔到垃圾筒中。学生看到后,就会受到教育,并去纠正自己乱扔垃圾的错误行为,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班主任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会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真正成为学生的领路人,使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思想品德。
二、科学创设的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还比较薄弱,是非观念还并不成熟。

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应创设科学严谨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使学生逐渐懂得什么事是正确的,可以做;什么事是错误的,不可以做。这样会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并更好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良好班级制度的影响下,也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都自觉去遵守相关的制度,并提高自律性。
        学生在不同制度的影响下,会积极去表现自己。并且,会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是非意识。在创设不同制度的同时,班主任也要对应设立表扬榜。应用表扬措施,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且,表扬的力量远比责备的力量要大许多。对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的上墙面上设立“优秀学生”宣传栏,定期去举办评选活动。如,学生的表现良好,完全符合良好表现制度,班主任就可以将学生的名字记录在表扬栏上。并且,在名字旁边粘上一朵小红花。这样就会有效激励其它学生的攀比心,从而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去按照管理制度表现自己,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或者,班主任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学生参加民主选举。当有学生符合优秀学生的条件,被评选出来以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感受,及具体的优秀行为,也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长此以往,就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三、引用案例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事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班主任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来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同时,班主任直接引入教育案例,也会让德育工作开展的更加直接,使学生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比如,班主任可以直接引入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事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交流,再引导其去剖析和思考,就会使学生深刻领会事例带给他们的启发,从而提升自己的品行。
        比如,有这样一个事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路边乞讨的人,通常他们都是身边有一个病重的老人或儿童,然后另一名正常人,在给路过的行人,不停的磕头。许多路人看到后,都施舍乞讨的人。有人发现,到了傍晚时间,路边乞讨的人,和有重病的人,会拿着钱身轻体健的共同离开乞讨地。”并且,让学生展开讨论:“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吗?生活中是不是需要有公德心呢?”。学生就会产生热议。一些学生会说:“不能去可怜那些人。”;一些学生会说:“骗子的行为太可恶了,不可以行骗;也会有学生会说:“需要确定是真正需要帮助后,再去帮助他人。”。学生讨论后,班主任再为学生剖析这个事例,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到美丑与是非对错,再引导学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善恶对错有更明确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会收获良好的效果,还会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自控力比较薄弱。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必须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应用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使德育工作更好开展,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银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2021,18(6):256-257.
[2]刘桂敏.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读与写,2021,18(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