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林芝秀
[导读] 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
        林芝秀
        台州市黄岩区平田学校 浙江 台州 318024
        摘要: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已成为当前重道德与法治课主要的教学目标。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需从小学阶段向学生持续渗透和树立正确道德观。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小学德育教学为核心内容,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
前言:
         小学时期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是学生正确思想品质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红色文化铭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演变、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因此,红色文化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艰苦顽强、奋勇拼搏等高尚品质的展现,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教师应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养成目标发展。
一、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品质养成意义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人文精神发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意义分析,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的养成。
(一)树立正风气,改善生活态度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内容广泛,并且传播速度快,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入,侵蚀着小学生,实习学生在防护意识不强的状况下,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样不良风气影响下,学生的生活态度中会出现消极、懈怠等状况,会产生盲目的崇尚自由、拜金等思想意识。基于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通过在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地摒弃不良影响带来的生活态度,以充满爱为主题思想的人生态度,营造出良好社会风气,为小学生长远发展助力,使其养成正确积极生活态度,饱有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精神信念。
(二)增添趣味性,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对故事感兴趣的时期,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可以借助“红色文化”中感人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趣味性中,体验红色文化魅力,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使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德育品质得到有效的正能量提升,有效的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针对红色文化中感人的英雄人物事迹,以及红色文化中典型性的故事情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资料相互结合,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故事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增添趣味性,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活动中,对老一辈革命家萌生敬仰之情,使学生真正领略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力量。
(三)提升主动性,完善教学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并树立宏远的人生目标,有效地完善德育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弊端与不足,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都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通过德育品质中红色文化元素,渗透学生品质中,使学生意识、思维等主观意识培养产生良好的效果,达成优良品质形成目标。


二、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德育品质养成
        红色文化作为促进小学生养成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教学元素,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合理有效的养成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感知红色文化,以此养成高尚的优良道德品质,为以后的人生发展与成长添上靓丽的一抹。
(一)情境养成策略,了解红色文化
        社会经济水平稳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足平稳,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大部分小学生生活安定幸福,受到来自教师与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思想意识中对老一辈的奋斗历程,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了解的红色文化知识仅限于课本。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在借助“红色文化”养成学生德育品质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养成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展示中,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额革命家,了解他们奋斗的历程。
        如,在小学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时,针对学生制定班级规定活动,教师就可以渗透红色文化中老一辈革命家的传统,通过多媒体视频,将老一辈革命家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呈现出来,培养学生制定了纪律约束的守则,就要积极遵守,并利用自己的遵守行为展示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中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恪守纪律准则的形象,受到感染与熏陶,养成良好的遵守行为规范准则的良好德育品行。并在班规制定合理后,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楷模,严格遵守自己协议制定的班规。
(二)实践养成策略,学习红色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积极性,以此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展示实践养成策略有效性,有效学习红色文化,达成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的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期阶段,教师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红色文化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举办,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理解红色文化内容。
        如:在小学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父母默默的爱”以及“爱护身体,珍惜生命”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烈士陵园扫墓、红色文化汇演、红色知识大比拼等实践活动的融入,展开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了解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构筑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在实践体验中明白珍惜生命的意义,有效达成德育品质养成目标。
(三)体验养成策略,感知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精神的体现,象征着博大的精神情怀,作为小学德育教师不应只是红色文化的传承的引导者,还应通过自身良好品质的构建,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中体验到身边的“红色文化”精神,找到实际中可以模仿的榜样,有效的感知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过程,应首先自己深入学习红色文化,领略其中内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修为,并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使自己优秀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学习好榜样,让学生真实感知红色文化精神,并借助身边教师的影响力量,真实地感受体验并领会红色文化内容,在真实的模仿体验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准则,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提升自己综合素养,以此有效展示借助“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养成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结:
        总之,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是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应当借助“红红色文化”,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的养成,使小学生继承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优良传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做积极准备。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养成意义的分析,借助情境、实践、体验养成策略,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达成养成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培,吴健冰,陈厚波.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观察,2020(5):84-85.
[2]陆建飞.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融合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201.
[3]付存霞.探讨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5):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