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英
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上郭小学 525100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树立育人理念的初级阶段是学生形成对社会产生正确观点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在重视学科教育奠定学习基础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适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和完善,以学生角度出发,正确看待德育教育,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定期的道德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措施,从而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工作实效性;问题解析
【正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前提,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是培养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第一责任人,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着重注意德育日常教学工作,为了达到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教师不妨在学生的文化课堂教育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道德文化相结合教育,以及通过组织其他相关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树立良好的品德;并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管理。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相应的道德教育方法对学生进一步产生约束;即根据学生的错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而让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同时,接受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奖励机制,针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加以表扬的同时还能够在一方面为他人树立榜样,从而对各种个性的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不是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内心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主动纠正自己的缺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以便学生可以按照内心的行为准则来纠正不良习惯。在学校当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懂礼貌、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与同学相处要友好,上课时不要迟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了减少课堂老师与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距离,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二家长”,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上的交流,并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价值观,情绪,个性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道德教育理念。良好的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消除学生之间的障碍,从而促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各种措施
2. 1老师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要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从自身做起。在道德教育中要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比教导更为重要。例如,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老师发现某些学生一直在窃窃私语、开小差,应给予学生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用较为严厉的语气提醒他们。倘若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生进行严厉训斥,由于小学生年级尚小,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学生可能会因此惧怕老师,对该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打骂或体罚。
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实行适当的管理和教育,以适当和良好教育的方式行事,并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班主任在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的同时,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受到了鼓励和教育,二者从而不断进步,相辅相成。例如,老师要着装得体、谈吐文明,具有道德水平更高的教师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德育工作产生实效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2与学生进行沟通适当加以鼓励
负责任的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鼓励性语言的使用方式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应时刻注意学生情绪,上课时应认真观察学生,对于那些主动举手说话和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他人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逐渐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以最佳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
除此之外,学生不健康的情绪,能够在影响学习热情的同时给他人带来影响;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适当加以鼓励。盲目地进行鼓励和批评容易是学生产生心里落差,从而降低学习热情,造成学生不专心听课、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老师要谨慎使用鼓励性语言,并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进行更多的交流,充分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沮丧,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全面的答案和指导,教育学生向周围的优秀学生学习,从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开展德育活动
为了充分利用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小学教师应在明确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外,发展与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学的契合之处,以此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重视德育活动发展可以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德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提高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例如,现在仍有社会不法分子侮辱国旗、国徽等行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重要节日悬挂国旗,在班会上讲述革命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进行集体德育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统一安排大扫除活动共同清理班级的各个角落,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在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学会理解劳动者的不易。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导学生要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通过劳动德育教学,学生能够在了解到工作辛苦的基础上,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结果。为了随时随地维护环境卫生,在任何时候都要限制自己的行为,爱护花草,不踩踏周围的植物,从而形成一种环境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为品格。可以看出,实施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更好地加以指导、管理和教育,在此基础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总之,班主任在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导学生不要急躁,并通过适当的鼓励批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人树立榜样。除此之外,在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班主任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点,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以确保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卓慧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89.
[2]张佩珍.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