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沈丽萍
[导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
       沈丽萍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东昌小学 312080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聆听,有效的聆听,培养敏锐的听觉和良好的习惯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
       关键词:课前习惯  教学中培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总结出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的先后顺序是:聆听—歌唱—获知—书写—读谱—创造,可见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以聆听为先导,以歌唱为中心,以创造为目标的理念,是从感性认识入手的。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循序渐进的,而不应该是简单、枯燥的书写或识谱训练,更不应是一个纯粹为了传播音乐专业名词与概念的过程,可见聆听在音乐能力培养方面是基础。《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欣赏教学时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从而得知,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而且对音乐欣赏课有些许抗拒,上课时难以安定、静心地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没有兴趣。例如低年级学生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这样不但影响了一些认真听的学生,也使自己无法完全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这样不得不花时间再组织课堂纪律,重新欣赏,这打乱了原本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再例如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无法坚持将音乐听完,容易分散注意力,听至结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内涵和情感知之甚少,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也有些许学生听到不熟悉或情绪较沉重低缓、抒情的音乐作品就没有兴趣听,导致了无效课堂的生成。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小学欣赏课也不重视,尤其是课本内容较多,教师大多会选择歌曲教唱、识谱、节奏等作为教学内容,而忽视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学会聆听,有效的聆听,培养敏锐的听觉和良好的习惯是我们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
       一、课前培养学生进教室的习惯
       听音乐进教室是许多老师常用的方法,但学生进教室的纪律往往被忽略,这样即便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也不能让学生都有感受。为了让学生能较快进入音乐氛围,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与同仁讨论、交流,我给学生定了要求:走进音乐教室允许随音乐做做动作,但不能大声吵闹讲话,我也会跟学生一起随音乐做做律动,这样不但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了音乐,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音乐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巧妙的课堂设计是关键,能培养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爱好。
       (一)多样性的导入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

新课的导入应是自然、恰当、精彩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第一座桥梁,是学生走进新的学习内容的一把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因此创设多样性的导入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时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形式:复习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谜语导入等。比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问学生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学生回答后,我展示了制作的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图片,并表演了其民族的舞蹈动作,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导入时感受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我们在认识到导入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导入不能只流于形式,应因人因时因势而异,任何一种导入方法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二)多样性的乐图结合教学
       新课程的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抓住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聆听、表演、创编与活动三大版块的教学内容以画面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图谱形式呈现,形象、生动的图谱以特有的直观方式描绘了音乐,帮助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情感,理解音乐内容。比如:学习《致春天》一课时,通过例图的提示,乐图结合,学生很容易感受出第一部分的旋律高低起伏和情绪表达;当我要学生说说第二部分的音乐体验时,学生便很容易表达。乐图结合,对低年级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体验,表达音乐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如学习《祖国颂》一课时,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后,我问他们听了之后的感受,有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马上能说出欢快、兴奋等词语,而一些语言能力稍弱的同学有些支吾,见状,我马上请小朋友们用颜色来表达,学生们兴奋不已,拿出了代表热烈的红色画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乐图结合的学习让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多了一丝丝色彩,学习更轻松,让联想更丰富,体验更自由。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图谱天空、创作图形谱等实践活动,用线条、图形、色块等方式创造、演绎图形谱,辅助音乐欣赏课,让学习更加快乐,让欣赏课教学更有实效。
       (三)多样性的拓展活动
       在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欣赏时,让学生自愿选择不同表现、再现音乐的方式:唱、演、奏、画、诵、跳、舞等激发学生的创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自觉创造的能力。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如在学习《赛马》一课,学生欣赏、了解乐曲内容之后,情绪非常兴奋,我抓住时机,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再现那热闹的场面,学生发挥特长,有的用画笔表现,有的用舞蹈表现,也有学生与同学合作用打击乐表现,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创作的快乐,也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教学中,以音乐为主各科综合、并行、交叉的特点突出,这不仅让音乐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提高审美修养,不断吸取课堂教学经验,才能在音乐教学之路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第03期10、33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年第09期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