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  肖平
[导读]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体育
       肖平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 400000
       【摘要】: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重复、枯燥、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游戏中,运动技能得以提高,体能得以提升,品行得以养正。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   小学  ;   体育课堂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波、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体能,培养了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挑战自我、团结协作的精神,真正的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上的内容,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的融合,使学生受益多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莫过于游戏”所以说游戏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一些困难获得成功回报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
       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建立一个可以不断练习逐步提高的初级技术模型。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的问题不是你“能否教立定跳远这一技术”,而是如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和完善这项技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挑战性的游戏,去解决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一点一点地提高他们的技术。此时的教学任务是使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练习,从而提高和改进技术水平以及正确执行动作技术的关键点。把走、跑、跳、投等身体练习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方法来呈现,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提高运动技能。
       三、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把相对比较单调、枯燥的练习动作设计成游戏,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课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提升学生的体能练习效果很好。如我们在提升学生的下肢力量的时候,可以在课的开始部分先与学生PK,利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获胜的学生先散开,找到自己的安全区呼啦圈,然后利用呼啦圈练习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课的基本部分利用闯关游戏“单脚跳进去拍人”“两人牵手网单脚跳拍人”来练习学生们的下肢力量,发展跳跃能力。紧接着又利用游戏“猜拳跳远比赛”练习双脚蹬地用力跳,最后用游戏“开小火车”采用双人搭腰站着双脚跳、搭腰蹲着双脚跳、四人搭腰站着双脚跳、搭腰蹲着双脚跳等方式来练习学生的下肢力量,同学们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赛,学生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各种练习,提升了体能。
       四、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有利于锤炼良好的品质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发展体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认真的态度去练习,坚持不懈的态度去拼搏,开朗乐观的去面对失败和打击,这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品格锤炼机会。


       五、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学生之间必须紧密配合,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我们的每一次游戏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尊重伙伴、团结伙伴,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商讨、共同完成、共同担当,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有这么的好处,那我们在游戏的选择上还是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一、游戏的内容选择符合练习的目的
       好的游戏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训练提高同学们的灵敏素质时,教师可以使用简化的游戏性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可以改变练习的变量(如时间、空间、人数)来改变游戏性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练习目的是指练习所要强调和达到的特定目的。如这节课我们要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那这节课设计的练习内容就是与上肢有关的练习项目。
       教师所选择的游戏内容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承受的难易程度,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游戏的不同难度让能力不同的学生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游戏趣味化与教育性相结合
       选择游戏既要考虑到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教育性,使两者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比如在小学小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若采用标准篮筐,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很努力的练习,由于身高、力量的原因很难投中篮筐,没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如果这时把练习难度降低,降低篮筐的高度,增加篮筐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投中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甚至还可以让篮筐移动起来,去主动接球,学生命中率会更高,这时候的移动篮筐就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趣味性和教育性巧妙的结合起来了。
三、游戏的课堂设计生动有趣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短跑练习体能消耗大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跑过去跑过来,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练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练习起跑阶段利用“叫号接物”游戏进行练习,教师喊出某位学生的编号,学生就要迅速起跑去接物。甚至还可以把起跑的姿势让学生加上,站立式或者蹲踞式,这样既训练学生的起跑姿势,又练习了学生的起跑灵敏度。教师还可以把游戏难度再增加一下,原地高抬腿的“叫号接物”,这样教师稍加改变游戏规则,又变成一个新的游戏,学生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兴趣不会减退,学生的反应能力就会提高。教师在设计提高加速度的游戏时,可以考虑“追逐游戏”。这样的课堂生动而有趣。
       四、 游戏开展教师有效组织
       教师应该加强体育课堂纪律的监督,教师在强调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以及游戏的注意事项的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环境隐患和学生危险动作应该及时排除和制止,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遵守游戏规则的教育,尽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教师还要对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进行规范,这节课使用什么样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如何使用,如何摆放教师都应该有清楚的规划。安全是课堂游戏化质量的保证。
       总而言之,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堂用游戏化的教学来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用游戏来提升学生的体能,用游戏来锤炼学生的品格,这就是我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华.在游戏的愉悦中增强体魄——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22):85-86
[2]  王慧.体育课堂游戏化体育游戏教育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5(16):35
[3]  孙洪洋,徐超,学中玩 玩中学 打造快乐体育课堂——谈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5):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