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古勇民
[导读] 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音乐学科逐
        古勇民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桔园小学   邮编 318000
        摘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音乐学科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好,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音乐为重点学科,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音乐教师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提高
前言: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积极探索、努力的方向。那么究竟何为音乐欣赏呢?音乐欣赏,即是指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聆听,从而感受到音乐中的旋律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和感情之美等。通过对具有极强美感音乐的欣赏,不但可以使得欣赏者的精神得到寄托,还可以帮助欣赏者的感情得到释放。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充分融入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还可以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一、创设音乐情境营造氛围
        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想要找到与之契合的教学方法却并非易事。然而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终于发现了情境教学这一有效方法。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临音乐之“境”,还可以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教师即可充分借助多媒体,通过为学生展示情境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等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歌曲时,教师即可根据电影《风云儿女》情节以及“九一八”历史背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民族危机的情境氛围。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革命先辈以血捍卫国家的战争图片或视频纪录片,以及观看新中国成立、国庆大阅兵视频等。在直观视觉刺激下,学生将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惨烈,体会到士兵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战场之感,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士兵对国家的感情,感受音乐的“壮烈”、“奋勇”之美,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曲子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借助情境开展音乐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在欣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与体会出音乐意境与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得学生朝着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打拍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应该是一名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和音乐。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只需播放音乐,而后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感受音乐的美好,感受音乐的节奏,而后做出自然的音乐律动反应即可。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音乐欣赏感受常常是通过教师讲述音乐故事、阐述歌词含义、运用修辞手法、创设音乐情境等牵引下形成的。若想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随音乐产生律动,还需教师在播放音乐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强与弱、旋律的快与慢、音调的高与低、音色的同与异,使学生在直观的听觉体验中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律动。
        若想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除了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具体而言,即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节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而后在欣赏音乐时跟随音乐的节奏打拍子。在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打拍子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播放不同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节奏进行打拍子,使学生感受不同节奏、不同节拍的乐趣。此外,在打拍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用的打拍子“道具”,如拍手、拍桌子、跺脚、敲水杯等,通过不同节拍,不同道具,增强音乐欣赏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随音乐表演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表演欲、表现欲旺盛的时期。基于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即可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表演这一特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内容,请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求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使自己的情绪表达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来加以展现。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深度剖析与理解,从而形成一定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劳动最光荣》这一歌曲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扮演不同“劳动角色”,如太阳、雄鸡、花儿、鸟儿、小喜鹊、小蜜蜂等。当歌词中出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名字时,即可以自己角色特定“劳动方式”进行劳动。随着音乐节奏不断流逝,学生注意力不但不会分散,反而会更加集中,只为表演好自己的“劳动角色”。因此通过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后在理解基础上,学生便会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设计相应动作,使得自己的表演和音乐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自身表演与欣赏音乐的有效契合。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课堂音乐活动的参与性不断提高,对于音乐之美的感受也更加强烈,无形中使得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帮组学生成长为一名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探索更多、更高效的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身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高,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浅析[J].魅力中国,2021(5):295-296.
[2]蓝小曼.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21(3):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