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与鉴赏能力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李阳
[导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有两大主要任务。一个是帮助学生
       李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抢垦中学  154600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有两大主要任务。一个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乐感,另一个则是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形成良好的乐感及鉴赏能力,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得心情得到放松。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音乐为主要学科,以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课堂应用策略为主要话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音乐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培养
前言:
       音乐,作为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之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巨大教学压力、升学压力的前提下,教师和家长还是对音乐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说起音乐教育,便不得不提起音乐教育中的两大重点内容,及乐感和鉴赏能力。众所周知,乐感和鉴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音乐欣赏、音乐指导而逐步形成的。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则需一方面对学生乐感加以培养,另一方面则需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说,在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学任务十分艰巨。
       一、开展趣味课堂导入
       在初中阶段,在小学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然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更高效的音乐课堂。因此,在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中即需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开展兼具新鲜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导入,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例如,在学习《樱花》这首歌曲时,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即可开展趣味课堂导入。在趣味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以“樱花”为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的樱花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互动,如请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樱花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而后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樱花的感受,如喜爱之情、怜惜之情等。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趣味课堂导入的背景下进入到“樱花世界”,此时教师再开展歌曲教学,教学效果定能有所提升,对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也会更加顺利。
       二、丰富音乐教学作品
       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接受知识,养成习惯、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美术学科来说,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更是至关紧要。在这一时期,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使得学生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下无形中得到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乐感及鉴赏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若想使得课程进展更加顺利,尽快实现、完成教学目标,则需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更加用心,以选取广泛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


       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这首歌曲讲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以“爱国”为主题的优秀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红星歌》、《旗帜颂》等歌曲。而后在引导学生欣赏、品味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深化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思想,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视唱训练
       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一阶段、哪一主题的音乐教学中,“听”和“唱”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若是只有“听”,没有“唱”,那么教学效果则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将“听”和“唱”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听音乐欣赏音乐的同时加强视唱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的唱出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春游》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加以欣赏,通过优美的歌词,欢快的旋律,感受演唱者春游的快乐,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而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春游、出去游玩的场景,回想自己当时游玩的快乐,而后将快乐的情绪带到课堂中,鼓励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演唱《春游》这首歌曲。如此一来,在学习《春游》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感受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还可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深刻感受到春游的快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四、开展角色演唱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中充分感受、体会创作者及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对一首歌曲的深度理解。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角色演唱活动,通过音乐角色扮演,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提升乐感与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英雄凯旋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演唱活动,请学生扮演凯旋而归的英雄。首先,教师可以先行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而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欣赏、品味这首歌的歌词、旋律,拉进学生与音乐角色之间的距离,体会英雄凯旋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加投入,更加真情实感。最后,教师即可在学生音乐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自己则是英雄凯旋歌中的一员,带着感情进行演唱。如此一来,学生对这首歌曲歌唱、旋律、思想、情感等元素便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音乐,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奥秘。如此一来,在良好音乐素养的前提下学生便能更好的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无限快乐。
参考文献:
[1]丁冬梅.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J].魅力中国,2021(8):159-160.
[2]张忠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与鉴赏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20(5):12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