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文
珠海市横琴新区第一中学 51903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散发青春活力,教师将形体语言与音乐相融合,这也是教学手段的一大亮点。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 形体语言也是教师必备手段之一,形体语言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为音乐课堂增加更多的趣味和活力,使学生有学习音乐的欲望,并附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带动感,让学生们能够投入学习之中。将形体语言糅合到音乐课堂,伴随着动听的旋律、铿锵的节奏,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形体语言;初中音乐;有效运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形体语言的出现是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通过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能够共同参与互动,更好的能够传递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快乐。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非常单调,难以彰显音乐的艺术特点,那么加入形体语言会让音乐课堂大展风采,将音乐中流露的情感、信息通过形体语言形象的传递出来,能够带动学生投入角色,丰富情感上的表达,充分起到积极创新的关键作用。作为音乐教师融入形体语言,能够更好的调动课堂氛围,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舞蹈+音乐,提高学生创意思维
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纷繁多样,但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灵活性相对来说比较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趣味,并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在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单纯的音乐容易使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太多的新鲜感,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花季,他们在对音乐的追求绝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及书本范围内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以兴趣为出发点,创设带有新意、趣味的教学设计,由兴趣为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欢歌起舞。舞蹈是形体语言的一种,教师采用舞蹈+音乐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通过实践来接触舞蹈基本动作,能够锻炼学生四肢的协调性以及形体的气质,在舞蹈的熏陶下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行为气质。舞蹈与音乐两者之间密不可分,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能够将音乐诠释的淋漓尽致,感受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情怀,用舞蹈带动学生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美妙的艺术世界。
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新疆歌曲的曲风及特征,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合作精神,体验作品中的情绪变化,对歌曲的理解提倡学生来自行创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通过网络的搜集,现在有很多针对青少年的舞蹈动作,简单易学还充满欢乐,让学生从原始按部就班地座位上站立起来,结合音乐来学习舞蹈动作,学生之间掺杂互动动作,相互激励、相互欣赏,选用民族舞蹈来融入到教材之中,学习音乐和舞蹈的同时又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来设计舞蹈动作,能够让学生们拓展思维,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动作来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活跃性,让课堂形成一条动线,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律动+音乐,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泛指人们听到音乐后,根据节奏再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舞动。音乐节奏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节奏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音乐演唱、乐器使用方面的视听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声势律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需要专业的音乐器材,人的手脚、一些简单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声势律动教学活动的良好工具,在音乐当中跟着音乐节奏拍手、跺脚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室内小工具,比如:击掌、拍手、借助课桌、手指打响等动作,来完善音乐学习。在音乐课上可以改变座位的方式,桌椅靠墙摆放,让学生站在教室中央,改变往常的思维模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有很好的互动。教师创设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乐感以及相互默契度,培养学生对音律掌握的技巧和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让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彩云追月》一曲时,为了能够达到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要求,在这堂课上音乐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设计出多彩新颖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以划分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每组成员安排在4-6人间,共同学习独具地方风采的曲目与相关乐理知识,在欣赏、歌唱、探究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在学习歌曲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体会这首曲目主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初步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音乐唱法,从中找出学生认为偏难的句子以及切分节奏和波音的演唱方式进行小组探讨。通过提供开放式以及带有趣味性的音乐学习环境,创设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给学生增加新鲜感,能够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进行以即兴发挥、自由发挥为主的表演展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渗透每个人的心灵,教育也是师生之间心与心传递的过程,我们应当坚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当前教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构建活跃课堂更是当前重点教学工作,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中来,用多种形体语言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极大程度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轻松自如地互动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祝锦玉.音乐教学新体系——论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109.
[2]吴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融入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8(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