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谢苗苗 张旭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现如今,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开
        谢苗苗  张旭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元觉义务教育学校 3257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现如今,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育课本身是一门能够让学生放开发挥的较为自由的学科,然而最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参与户外运缺乏参与意识和兴趣。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体育;应用研究
前言:
        周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参与大量的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成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更加复杂。一方面教师要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那么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采取哪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呢?
        一、户外教学引入音乐,提高学生兴趣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利用学生分配的想象力培养其学习兴趣,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教学任务都融入课堂情境之中。减轻教学压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一步,中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很少有学生会将体育锻炼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大多数中学生更喜欢利用课余时间刷小视频,看电视剧等等。长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笔者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最终发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并且试图引入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田径”这项运动的时候,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田径的基本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讲解动作技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能够认真听讲,一旦开始让学生自由练习,很多中学生的惰性就上来了,离开了教师的监管之后,有个别学生会利用练习时间聚在一起聊天,甚至还有学生会偷偷离开运动场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无疑是因为学生对田径这项运动并不感兴趣,在此背景下,教是可以引入趣味化的情境因素。比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田径比赛的视频,让学生先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然后在练习环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有活力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的节奏一起锻炼。选择音乐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来筛选,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刷小视频,教师就可以把小视频中的爆款音乐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练习。“体育课上听歌”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新鲜的,学生会更加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认真练习田径。当基本的练习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自己是否有尊遵循教师讲解的跑步技巧?一边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一边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引入优秀体育案例,培养学生能力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上,出现一部分不热爱运动的中学生是正常现象,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理性看待这种情况。学生本人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感受到体育锻炼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有可能是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意识到这些情况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引入一部分优秀的体育案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例如:教学“排球”这项运动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要先学会垫球,不允许学生随意练习拍球。按理说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符合中学生的学习规律的,但是很多急于求成的学生却认为教师在课上只让他们练习垫球,一节课上完以后,自己都还没学会打排球的基本动作,整节体育课都没有意义了。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度引入优秀的体育案例创建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拿中国女排举例,课堂之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著名女排运动员郎平的故事,当年郎平在国家队参加训练的时候,每天基本的垫球训练要做好几组。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提出疑问,这么厉害的运动员为什么还需要练习这么基本的动作呢?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答案:“每一个伟大的运动员都是从无数基本功开始练起的,如果有一天同学们也成为了一名运动员,就会明白这些基本功的重要性,老师今天教给大家的这些动作,虽然在大家看来和真正的排球运动无关,但是如果真的让在座的同学去参加一场排球比赛,大家就知道这些基本功有多么重要了。”经过这样的有效引导,学生会更加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沉浸在教师设定的故事情景下,学生会更加认真的练习基本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三、积极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在一节体育课上,前20分钟可能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时段,越是接近下课,学生的体力消耗越多,更多的学生也就不愿意认真参与体育锻炼了。为了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利用起来,教师必须想办法扭转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笔者发现,适当在课上设置比赛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三步上篮”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堂刚开始,学生学习三步上篮还非常认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疲惫,逐渐也有一些学生走到了体育场的一旁,坐着休息,补充水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积极创设比赛情境,把全班学生划分为两个小队,每个小队接力进行三步上篮,由教师统计两个小队的投篮情况,学生动作规范记一分,将篮球投进篮筐记两分,最终统计两个小队各自的得分。创设出这样一个比赛情境之后,更多的学生就会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大家不认为这是锻炼身体的过程,反而将这些比赛当成是课堂游戏,成功激发了学生热情,既满足了学生的锻炼需要,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了解学情、知识与方法和学习反馈等角度进行思考,重点探讨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效性和优越性,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小华.初中体育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20(1):77-78.
[2]范雷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刍议[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3):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