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陈国锋
[导读]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
       陈国锋
       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第三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35
       摘要: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一门课程,更是全面促进小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场所,在现代化的体育课堂上,通过教学体育知识,应当做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感悟体育精神和人文内涵。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体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小学生;全面素养发展;方法
前言:
       体育课本身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密切跟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相关技能,将理论教学和体育应用能力相结合,全面推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树立集体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是比较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就是将体育课当成游戏课,认为在体育课上,只要放开了玩就可以了,完全不在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体育知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开展高校的体育课堂,所以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纪律意识,形成集体观念,教师应当在教学体育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例如:一般来讲,每一次体育课上课之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提前五分钟到操场集合,由于刚开始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的纪律意识非常淡薄,教师即便是吹了哨子喊了集合,很多学生还是会拖拖沓沓。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从树立集体意识,强调纪律观念的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告诉学生每一次教师喊集合的时候,最后一名跑过来的学生所在的小组需要接受集体惩罚,最先集合成功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当在体育课上建立起这样一个基本的小规则之后,教师会发现下一次教师再吹哨喊集合的时候,学生的行动更加迅速了,很多学生再也不会将体育课上教师的口令当成耳旁风。在集体的影响下,每一名学生都有了体育课上应有的紧张状态。正式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策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营,每个人都用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给团队拖后腿的人。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全面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小学体育课的开展效率。
       二、教学体育文化,培养体育精神
       现代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必须要明确单纯教学体育动作或者技能知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现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日常接触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甚至在很多学生看来体育课并没有网络上的游戏好玩。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一边要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缺失的现象,一边要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适当在课堂上引入体育文化的内容,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


       例如:在教学“田径”这项运动的时候,为了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田径运动中的动作技巧,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比如学校之前举办运动会的时候,有一名学生参加田径比赛,当其他选手都已经跑到终点的时候,这个学生还有一圈没有跑完,这名学生当时内心非常着急,他选择坚持跑完剩下的路程。经过那一次的失败之后,这名学生每天早上都会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就在操场上练习田径,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这名学生在下一年的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通过在课堂上讲解这个故事,大多数小学生会被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很多小学生对田径这个运动会更感兴趣,教师这个时候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趣味心理,马上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也被主人公深深感动了?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田径这项运动,大家可不要以为田径就只是简单的跑步而已,有很多动作技巧你们都还不知道呢,听老师慢慢讲解吧!”经过有效的引导之后,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在必要的体育小故事的引导下,也能够升华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
       三、开展体育游戏,培养体育情感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现代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体育教师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深厚感情,自然也无法引导学生形成定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其体育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保持于体育运动的紧密联系,利用课余时间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例如: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玩的心理设计趣味性的课堂体育运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育。比如体育课上讲解完运动技巧以及体育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玩一个“捕鱼者”的游戏,在操场上画出一片特定的区域,规定学生只能在这篇区域内玩耍。挑选五名学生作为捕鱼者,其他的学生只能在教师划定的“池塘区”内部扮演小鱼,捕鱼者有抓人的资格,而扮演小鱼的学生只能够通过不断跑动躲避渔网,开展这个游戏考验学生的短跑速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察觉到捕鱼者靠近的时候,就应当马上逃跑,如果反应不及时,就会被捕鱼者带到“鱼塘区”,彻底成为捕鱼者的猎物,该学生也就输掉了比赛。如果捕鱼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小鱼都带到鱼塘区,捕鱼者就取得游戏胜利,反之,小鱼取得胜利。在参与课堂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一起商量对策躲避捕鱼者的追击,而捕鱼者也会一起商量对策,想办法捉到更多的小鱼,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体育课堂上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体育课上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完整的游戏范本,学生可以在大课间或者课外活动时间一起玩“捕鱼者”的游戏,培养了小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当代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观的落实工作。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中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健康、阳光的体育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占强.发展体育素养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2):61,102.
[2]龙玉梅.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中华传奇,2020(1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