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陈曌今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载
       陈曌今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362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载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给艺术创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新媒体艺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也可以引入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亦是情操的陶冶。本文基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新媒体艺术应用,探讨其在课堂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小学美术课堂;应用
前言:
       科技的创新让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创新了教师的授课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就可以应用新兴的新媒体艺术进行教学授课,通过更简易的方式、更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对于在小学课堂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艺术来说,其应用方式仍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一、创新形式,促进教育多样化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它的形式更加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呈现,相比于传统的艺术,新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更加新颖,显著的优势之一为能够化静态艺术为动态,使艺术形态更加多样化。小学美术课堂不仅重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在传统课堂中融入新媒体艺术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通过新颖的方式来接触艺术,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例如,在《秦陵兵马俑》这一章节中,如果直接导入兵马俑的形象,学生们或会难以接受,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融合新媒体艺术来进行课前准备,例如让学生们用关注秦始皇陵博物馆公众号的方式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搜集公众号中的相关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新媒体设备来播放历史纪录片《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让学生们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云”走进秦岭兵马俑,通过对文物近距离的观察、欣赏,并配合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们于无形中感受到知识,体验到文物背后鲜活的故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略到艺术的奥妙,以及对古人的创造力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熟练操作,保证教育严谨性
       作为新兴的艺术模式,存在许多教师未曾接触到的操作方法,然而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保证自己操作的正确性,防止对学生产生误导,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熟练操作新媒体,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进行备课,以保证教育的严谨性。同时,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迭代更新的产品要求教师紧跟发展潮流,及时提升自己,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在融合新媒体艺术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最新的操作手法,以应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操作。新媒体艺术是以网络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求教师对于媒体艺术设备的操作精湛性,从而保证教学的正确性。


       例如,《小粽子的趣事》作为三年级下册《端午节》章节的自编拓展课,在注重学生们素质拓展训练时,可以融合新媒体艺术进行授课,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闽南海丝文化是重点,让学生们对海丝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产生兴趣,利用传统讲授法授课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对这种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创设合理的意境来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海丝文化的奥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引导,通过新媒体技术设立惠女阿芳的形象来引导学生们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轻松,阿芳通过漫画展示、扫描二维码获取知识卡片、播放闽南方言故事等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于海丝文化有一个立体的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运用手里APP软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让学生们通过手机为小粽子添画动态线和表情,通过新媒体艺术让从前二维的静态形象转变成三维动态模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而本节课各种新媒体艺术利用方式及手法的切换考验着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因此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严谨性。
       三、注重实践,促进行动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落实在书面上,更落实在行动里。面对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小学生不能仅仅处于“欣赏者地位”,更应该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更加全面地了解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指导可以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能力提升也更加迅速,以此来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泉州针刺无骨花灯》的教学中,不仅包括着学生对于该艺术形式的了解,更要求教师就这项艺术进行一个背景的介绍,若教师采用口述的方式,学生未免会感到无聊、枯燥,同时学生也难以对其产生准确的想象,反而冗长的文字讲述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授课的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融入新媒体艺术的运用,同时配合以学生的实践,就会给课堂增添趣味,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生动的学习环境。泉州针刺无骨花灯最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在本节课的讲授中,可以融合新媒体艺术教育,让学生们在听、看、做一系列环节中层层加深对“泉州针刺无骨花灯”的理解。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艺术将听与看的环节巧妙融合,在播放制作过程视频的同时配合以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到其文化内涵。同时,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尝试亲自制作针刺无骨花灯。老师在亲自指导的同时,可以融合新媒体艺术播放相应的指导视频,将制作无骨花灯的步骤——钢针刺图、带有针孔图案的纸块面拼接粘贴成灯、安放光源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得到专业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认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结: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者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要欣赏艺术,更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来创造艺术。美术教师合理应用新媒体艺术,能够让学生多感官联动感受艺术、了解艺术,从课程内容延伸至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雪.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新趋向的探究[J].精品,2021(7):91.
[2]周颖.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0(6):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