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跳绳教学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刘碧霞
[导读] 现代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
       刘碧霞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510900
       摘要:现代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如今小学生的体能越来越差,很多时候课堂上开展十分钟左右的高强度体能练习学生就已经受不了了,这也进一步说明现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达到教学标准。体育教师有责任针对小学生的体能问题展开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能,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跳绳教学;学生体能;提高
前言:
       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不仅是体能有限,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教师要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体能水平,除了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锻炼学生体能。跳绳就是一项很适合小学生集体参与的优质运动,整体的难度较低,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一、利用跳绳做好热身,确保体能锻炼安全性
       小学阶段所谓的体能训练其实就是通过稍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本质上来讲还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跳绳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体育项目,不过如果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锻炼前的热身,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节奏。
       例如:某一堂体育课开始之前,教师准备让学生训练十组20个以上的单次快速跳绳,教师应当明确,开展这样的体能训练项目,会快速消耗学生的大量体力,而且快速跳绳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牵动学生多条腿部肌肉。如果开始锻炼之前学生没有做好热身的准备,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肌肉拉伤或者抽筋的现象。所以正式开始跳绳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好热身。不过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性情比较急躁,过于枯燥的热身项目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具备任何吸引力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的教学项目,也就是跳绳帮助学生完成热身。体育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先邀请一名学生配合自己牵起跳绳,两个人将跳绳拉到最直,请其他同学尝试高抬腿,压过跳绳的高度,达到拉伸腿部肌肉的目的。刚开始教师可以把跳绳的高度放低一点,学生只需要轻轻抬腿就能够到这个高度,随着热身环节的深度推进,学生的肌肉也慢慢舒展开来,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将跳绳放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尝试抬到最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热身体验,很多小学生会把这个环节看作为一场集体游戏,全面确保了课前热身的效果,进而防止学生在体能锻炼的过程中出现抽筋或肌肉拉伤等多种意外情况,确保安全性。


       二、利用跳绳锻炼体能,提高跳绳教学趣味性
       跳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简单的运动,但也正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的简洁性,学生长时间跳绳也会感觉非常枯燥,而为了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教师必须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坚持长时间的跳绳。掌握好跳绳锻炼和体育趣味性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教师需要深度探索的问题。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花式的跳绳教学,全面挖掘跳绳运动中的趣味性,催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方式将跳绳这项运动打造得更具趣味性,比如把语文课堂上学生所学的古诗拿到体育课堂来,让学生学会一边跳绳,一边控制气息。课堂开始教师先询问学生语文课上,最近学习了哪几首古诗,假如学生回答的是《春晓》,可以拿这首诗作为例子,为学生演示教学。一边跳绳,一边背古诗,等到20个跳绳跳完之后整首古诗也背完了,大多数学生此前从没想过跳绳的时候还可以背古诗,无形之中增添了跳绳这项运动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课上的所学知识。当然,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参与剧烈运动的时候说话是不利于控制气息的,所以教师可以让两名同学结成对子,一名学生背古诗,另外一名学生跳绳,只要中间没有间断,两人同步完成学生本节课的跳绳挑战就算成功。开展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升体能的同时又增强了体育课的趣味性。
       三、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跳绳兴趣
       跳绳本身是一项适合个人参与,也适合群体参与的综合性运动,而小学生往往又比较享受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所以教师想要锻炼学生体能的话,就可以将跳绳运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跳绳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体力潜能。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跳绳跑接力比赛,按照班级人数,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笔者所在班级有36名学生,就将学生划分为6人一组,六组学生各占一条跑道,站在起点的学生先挥舞跳绳,边跑边跳,向前跑动的过程中要目视前方,直到跑到下一名学生的所在位置,快速交接跳绳。下一名学生再接力向前跑。最先完成比赛的小组就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开展这种模式的课堂体能训练时,小学生会把这当成一场游戏而非体育锻炼,每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会展现出非常明显的参与感。如果教师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只需要灵活地调整接力跑的圈数即可,比如上一节课让学生接力跑三圈,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接力跑四圈、五圈。提高体能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对跳绳的兴趣。
总结:
       现代化教学理念中,既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而小学跳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对训练学生身体协调性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当继续深入教学。
参考文献:
[1]江晓萍.简析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作用[J].田径,2019(1):21-22.
[2]李小燕,魏跃堂.跳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2019,16(9):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