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保定白沟新城仁和庄学校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个体,班级这个个体的基本成员有班主任、有各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班级目标。因此班级是一个育人之处。并且语文教学也是老师和同学们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老师若能尽情地发挥出语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必将会促进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风。为此,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紧密地联系,从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目的进行分析,可发现双方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律行为。教师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可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推进班级文化的建设,进而结合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另外,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之间还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教师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借此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1 小学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具有的重要价值
1.1 语文教学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制度方面和人文方面。制度方面可由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个方面构成。成文的制度指所涉班级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基本规范形式的要求,是常规方面的管理;而不成文制度指班级中传统的、舆论的、风气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成文的特点,属于约定俗成方面的非常规性的管理,这个非常规性的制度方面也会影响着常规制度管理方面的管控程度以及效果。语文的人文性能在班级内体现出教育公正的思想,它是作为那些不成文制度最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具有活力、创造力,又有它的欣赏价值,而这方面又使班级文化能够具有生命力。
1.2 语文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软性环境
课堂软性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占主体的情感方面的氛围。一般包含着师生的精神情绪、感受等。课堂氛围的好坏又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解答是否满意,教师对工作的环境与现状是否满意,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2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在班级管理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当前,小学生们的教育培养工作始终缺少实用性跟持久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平时的班级教育任务时单单根据自己的经验跟想法。虽说可培养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就比如说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选举班级的优秀先锋跟各科的学委时。通常是按照同学们的班级成绩顺序来进行选举。想要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跟独爱,必须要学生们的语文成绩的特别突出才行。不然只能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忽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思想方式下,很简单地改变了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跟思想方式。从而让大多数同学们出现一种自卑感,经过长久的积累,然后就会养成一种悲观态度。
2.2 在班级管理中过于重视制度化管理,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有些老师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时,可能忽视了给予同学们亲切的关怀,然后对同学们常常强制按照班级的班纪班规跟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平时的教育管理。同学们在这个时期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给予孩子们最真切的关心跟无微不至的观察。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是需要结合对学生们的人文关怀,若仅仅死板的按照学校的规则制度不带感情的对学生们实施,这样不仅违反了同学自由成长的天生习惯和正常的心理发育轨道,还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不利于孩子们正常的思想教育发展。这种重视制度化管理的方式会损坏孩子们的道德观念,既与国家提出的教育方式相反,还与教育改革的道路越来越远。
3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3.1 利用课文辅助学生思想教育
要想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师可有效地利用语文课文辅助班主任完成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印象,并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在文字练习中接受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中有意义的段落进行仿写,引导学会反向思考和自主观察,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教师还可通过语文课文讲解,带领学生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3.2 深入学生,加强沟通交流
无论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还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师都应当用爱托起工作。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想发展跳跃,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教师不要在语文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曲解学生的行为,也不要“一竿子打死所有人”,对学生予以否定,而应当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如在语文课堂上某位学生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学生们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他身上,学生望向老师的目光也有些忐忑。虽然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中断了教学活动,但教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教师应当化解当下情况,隐性提示学生做法错误,让他尽快回归学习状态,在课下和他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这种行为的动因。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更被学生理解,也能保留学生的自尊心,能实现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优化教育、管理效果。
3.3 创新教法,促进能力发展
语文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能有效地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于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合理的分组能帮助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学生们小组合作已经养成了习惯,彼此之间团结协作意识较强,语文学习有效、完成班级任务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而实际生活又能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教师将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易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如在学习课文《春》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中的春天,利用班会开展小春游班级活动。学生能走入生活感受春天的魅力与大自然的奇幻,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深化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二者巧妙融合中实现了有效语文教学与有效班级管理。
3.4 丰富内容,挖掘教育素材
小学生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是非观,不能直接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事物更多的是依靠直观感受,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而语文学科内容丰富,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课外教学,都与真、善、美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发挥作用,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深入学生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实现对学生三观教育。如在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教学时,为让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找寻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豪情,教师可以与班级管理结合,根据班级管理价值观教育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又能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紧密衔接,成效十分突出。
4 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工作是帮助孩子们初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老师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班级的管理上,通过利用课文辅助学生思想教育、深入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创新教法,促进能力发展以及丰富内容,挖掘教育素材等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提高孩子们的思想道理修养,进行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孩子们在了解学习语文学科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身在班级中的融入感,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对班级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万菊.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巧妙结合[J].2017.
[2]毕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J].2018.
[3]刘爱梅.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研究[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