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王腰妹
[导读]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普通群众对教育形成了更深
        王腰妹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中心小学  533405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普通群众对教育形成了更深层面的认知,由此推动了教师以及教育实践的改革,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将综合素养纳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而言,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必备的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应当将部分精力放置于德育这一层面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小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引言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母语学习科目,语言类的学习科目具有情感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小学语文也蕴含着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影响着小学生文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贯彻国家德育方针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工作,针对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明辨是非和提升真善美审美,突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引导功效,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德育水平。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特殊性,针对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教师需要逐步挖掘和引导学生应用于生活实践环节,围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鼓励性的德育,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情感,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和德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崇尚科学、提升自己等多方面的内容。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思想道德素材,无论是华丽的文章、古色古香的诗词还是内容充实的现代文,都蕴含着德育精华。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德育融合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德育综合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以德育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渗透丰富有效的德育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新时代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小学作文,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小学作文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写作能够反映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作文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刚开始接触写作时,学生选择作文题目和作文素材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将“德育”作为写作题目,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雷锋精神”等,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德育。一旦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德育问题,教师要利用教育机制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以爱的形式帮助学生改正问题,避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进行编排的,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知识积累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现阶段语文教材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揭示了生活真理,是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过程中,这篇文章通过故事叙述的手段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无情破坏和无限索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动画片,这样的动画影片在网络上非常容易搜索到,借助这样的影片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果教师一味地将环保知识灌输给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缓慢的渗透和引导,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语文课堂有效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养德作业,德育逐渐渗透
        现如今,大部分教学所重视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由此了解德育有多重要,而学生在写作业时也作为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键途径之一:如培养学生写作业意志力。一般完成作业的流程即为克服困难、提取知识的一个流程,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作业难易度对学生获取成就感具有不同影响,要想将作业中德育渗透作用实现最大化发挥,教师需要对作业合理设计。例如,在学习《中国美食》识字课文时,作业设计为改变课文中的生字与制作方式,为学生布置自由选项,根据自身喜好分别做出家庭美食。这时学生会发现在家庭中做美食不可以过多的铺张与浪费,这样一来,他们就会选择家庭中很受欢迎的菜品,参照荤素合理搭配营养的原则进行设计,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合理完成。此种完成作业流程即为教育孩子营养膳食、不浪费、节约粮食的流程。
        (四)结合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除了课内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来实现德育渗透。社会实践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义务劳动,带领学生到公园捡垃圾、到社区做义工或者到敬老院表演等,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服务社会、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让学生搜集身边爱国者的事迹,提升学生的爱国之情等。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个人认知没有完全定型,教师可以依托于小学语文这一人文性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职责和义务,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强化语文学科的德育功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亚辉.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3.
[2]袁静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89.
[3]王娟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