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三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31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能力,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培养途径,帮助学生完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品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为基础,针对语文阅读这一方面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的小学教育环境,归纳出一些对现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的培养途径,旨在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培养工作。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出能力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及人才,增强阅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听、说、读、写等教育过程中必经的能力培训,都是基于稳定的阅读能力下才能够继续培养完善的。因此,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利于习惯的养成,所以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为此,小学的阅读能力教学是语文科目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顺利的培养和完善其阅读能力。
二、合理选择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
古今中外优秀的书籍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能够合理的选择,国家教育部推荐了许多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且根据小学不同的阶段,推荐的数目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1~2年级学生阅读数目之中,童话故事居多,且故事大多比较短小,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比如《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4~6年级阶段,内容更加丰富,含义也相对比较深刻,比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选择。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的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师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并在教室的后面设置一个“图书角”,并安排一个读书小组,专门负责从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书籍,放在图书角供学生翻阅。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的阅读课外的书籍,每周开展一次“小读书会”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书籍。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和读书小榜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可以开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诗朗诵”、“读书汇报交流会”、“知识竞赛”等等课外活动,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效果的同时,能够营造出一个全校阅读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1.加强字句训练
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主要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多个字句构成的,因此,字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写作的句子进行指导,进而表达出完整的句子,这样才能够将文章体现出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某一篇文章或者是某一段落,需要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将相关的字句以及段落等一一标注,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在老师讲课过程中的深入理解,而且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2.情境教学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和愉快的氛围,更加容易带动学生参加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例如,老师在讲述《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自由朗读、集体诵读以及小组竞赛朗读等,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利于每一名学生的共同发展。老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配乐的方式进行朗读,如播放轻音乐的方式为学生配乐,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提出自己内心的困惑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积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英国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有些书阅读一部分就可以,有些书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而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来说,则需要反复诵读,并深入理解。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文章只需要读懂文章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其中具体包括:文章内容、文章结构以及文章情感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精确文章主旨,了解文章段落,抓紧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方式创作背景等。精细阅读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与文章语境相结合,进行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进而更好的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加强对文章层次的深入理解。此外,老师需要采取各个方式对学生开展引导式教学,如背诵、写体会以及精读文章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重点句子、文章主旨以及疑问之处需要进行批注,并做好课堂记录,便于学生有序的开展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4.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意义重大。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阅读课堂的视频或者是图片,能够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如老师在讲解《金色的鱼钩》一课时,为学生播放有关老班长带领受伤红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坐在教室内学习、享受和平的时候,多少人还在处于战争的笼罩下,期盼着和平,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做法敲击学生的内心深处,进一步使得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适当的播放一些有关战争的影像,能够更加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和精神,充分表达出学生的内心情感。又如,老师在讲述《荷花》一课时,通过为学生展示荷花图片“大圆盘”“碧绿”等形象,或者播放荷花的相关视频,并让学生讲述看见荷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了解荷花的魅力。
五、结语
语文是所有教育学科中最基础的教育,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课程有很强的灵活性,老师想上好这门课程,必须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而且教学内容还要从小学生的生长特点出发,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期间的阅读课是为学生未来的阅读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学生能够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