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思维,让小学语文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梅锦珍
[导读] 当今时代,教师和家长都非常注重小学生
        梅锦珍
        江门市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200

        摘要:当今时代,教师和家长都非常注重小学生们的教育问题,他们还在成长的初级阶段,需要从小培养学生们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语文,学生们才能理解其他学科,教师要加强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笔者就教师走进学生们的思维,让小学语文文学鉴赏问题通透起来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走进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鉴赏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在讲到一些长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们多阅读几遍课文,他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随后教师再针对本文进行详细地讲解,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们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对鉴赏问题通透起来。
一、小学阅读教学与文本鉴赏教学的联系
        提高语文文本鉴赏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阅读课文文本,还要针对课文中的文本进行鉴赏,精心选择鉴赏内容,阅读是鉴赏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小学语文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的基础是阅读文本,教师要培养学生们都阅读习惯,只有对语文文本有初步的了解,才能进行文本的鉴赏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的某些修辞手法,或者作者的心理变化进行鉴赏,培养学生们的鉴赏能力,让小学语文文本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
二、让小学语文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的策略
        1.在文本阅读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
        提高学生语文文本鉴赏能力的基础是阅读文本,在进行文本鉴赏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们阅读整个文本,只有在读过课文之后,才能够筛选出鉴赏内容,学生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可以收获一下他们不认识的字。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或者全班同学一起阅读,也可以是教师领读,不管是以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之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让文本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培养学生们对文本的鉴赏能力。
        例如,当学习到“草原”时,这篇课文中描写了草原迷人的景象,教师让学生们一起阅读第一段,第一段中描写了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清新,天气明朗,这一系列的词都在描述草原。在读完这一段文本之后,学生们可以大致了解作者迷恋草原迷人的景象,但是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写草原景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反复阅读文本,一句一句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描写草原的句子,一句一句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上述例子中,教师让学生们一句一句的阅读“草原”这篇课文,尤其是这篇课文中的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对草原的爱,这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些描写手法有深刻地了解。让语文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的基础是阅读文本,教师要让学生们阅读这些文本,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好习惯,遇到一些精美的语句,学生们可以背诵下来,或者摘抄在摘抄本上。
        2.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
        学生们在阅读了文本之后,教师就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对课文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但是在教师解读过之后,他们就可以了解这些描述手法。除此之外,遇到一些精美的词语,在教师解读过之后,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词语,学生们也可以对这些描写手法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可以让语文文本鉴赏问题件的通透起来。


        例如,当学习到“盼”时,课文中讲述妈妈送了“我”一个雨衣,是一个淡蓝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很喜欢这个雨衣,盼望着能够下雨,下雨之后就可以穿上这个雨衣出去散步,最后终于让“我”盼来了雨。学生们可能对课文文本的大致层次不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解读一下“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变化展开,还有一些地方具体描述了“我”心理过程,都可以作为鉴赏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教师只有在对文本解读之后,学生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课文文本中传递出来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语文文本的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们解读能力的过程,学生们在遇到阅读理解时,对于题目中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快速地做出来,提高学生们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
        3.在教学互动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
        互动教学法可以为师生构建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味地给学生讲课,不重视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慢慢地,学生们就失去了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语文文本中的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可以让语文文本的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
        例如,当学习到“匆匆”时,课文中描写时间的流逝,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我们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文本和学生们进行一些互动。询问学生们是否能看到时间的流逝,或者对时间流逝有什么感触,课文中有一连串的问句,这一连串的问句以及自问自答,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作者这是为了表达什么,都是为了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所以,在互动教学法中,教师要创设多元性的互动环节,可以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环节,还可以采用举手回答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语文文本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这些文本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有了印象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思索,最后出示问题答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个竞答小组,以竞答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他们也会在竞答中获得参与感。
        4.在培养兴趣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
        兴趣是学生们学习一切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文本鉴赏问题中,也需要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在拥有了学习文本的兴趣之后,学生们会自主学习文本鉴赏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置一些疑问,让他们自主思考,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发挥语文文本的魅力。
        例如,在讲到“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这篇课文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名著,学生们可能读过这篇名著,也有的学生没有读过,教师可以大致讲一下这篇名著的内容。教师在给学生们的讲述大致内容时,学生们会产生浓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好奇鲁滨逊如何在岛上生活,鲁滨逊是怎么逃离荒岛时,之后学生们也会用心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鲁滨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所以,在进行语文文本的鉴赏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地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或者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在上述例子中,教师做好课堂铺垫,从中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们月读完课文文本之后,教师就可以筛选出鉴赏内容,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还有他的心态变化过程,教师都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得出鉴赏问题以及结论,让小学的语文文本鉴赏问题变得通透起来。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这门学科越来越重要,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准确划分上课的时间,划分难易点,让学生们阅读语文课文,对他们进行各种阅读训练,精心选择鉴赏内容,形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课文中认识自己不懂的字,学生们在阅读完之后,教师一段一段的对课文进行详细地讲解,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文本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扬.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C].长春师范大学,2019.
[2]邱莹.走进学生思维,让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0年第01期
[3]赵茜凡.促进小学生深度理解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行为研究[C].四川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