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卢小红
[导读] 教师与学生同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前者为主导,后者为主体
         卢小红
         太平中心小学岭头校区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84

         摘要:教师与学生同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前者为主导,后者为主体,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对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引导学生对语文展开基础性学习时,和谐温馨的师生互动氛围不仅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沟通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语言沟通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互动;语言;语文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时效性、有效性、稳定性。对小学生而言,各种思想意识还未成熟,语言教育要远比书面教育更容易吸收接纳,一直以来,语言都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纽带,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沟通点拨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明事理、强信心、深学习、乐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感知到师生互动中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借助语言艺术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语言沟通在师生互动中的意义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内容,特别是新课改实行以后,人们愈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师生互动可以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及其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是由教师所发起、主导的,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适应,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的想象和思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而语言沟通是影响师生互动效率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语言沟通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还能发挥语言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思考,主动探讨文本内容,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科学合理的语言沟通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策略
         2.1趣味导入,注重引导
         俗话说,良好的导入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这句话虽然对导入的作用有一定的夸大意味,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能够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有效的导入能够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做热身准备。因此,语文教师应掌握好课堂导入这个环节,通过有趣、引导性的语言展现沟通艺术,密切贴合学生主体,顺势引出新授内容。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务必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借助呵护性的语言触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最近过得怎么样,开不开心,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2]。然后,教师再利用趣味性的语言导入教学,引出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顺利展开课堂教学。以四年级课文《观潮》举例,在教授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涨潮吗?”这个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回答起来很简单,大多会表示自己知道甚至看过涨潮;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海水每天都会有规律的涨落两次,涨潮时海水会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气势壮观,波涛汹涌,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如果出海口很窄,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出课文,适当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带领学生一起开始学习《观潮》这篇课文。


         2.2创设情境,音频辅助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主动脱离以往守旧、刻板的教学模式,将课文内容的生硬、抽象转变的更加生动、形象、动态、多样,通过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语言沟通情境[3]。基于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与自己展开互动,通过教师的语言深入、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实现有效的语言沟通。
         以四年级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举例,这篇课文中的语句优美流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朗读音频或意境相近的视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领会文章中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视频中的内容,看看自己说的和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致,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思考文章写作方式及用意。这种情境化的沟通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体会课文意境,学生也会更愿意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升语言沟通的有效性。
         2.3加强互动,展开讨论
         课堂互动是双方共同参与、促进的教学活动,教师单一的教学、讲解并不是有效的互动。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的频率和时间,在教学活动中搭建师生有效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发表观点、展开讨论、进行思考[4]。此外,教师应确保这一互动平台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以五年级课文《将相和》举例,为了让学生理解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与廉颇的知错就改等珍贵品质,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与廉颇的人物形象,请学生根据资料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的深化学生的思考、升华学生的观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你为什么这么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点拨学生。对于积极发言、讨论的学生,教师可以授予“学习之星”的光荣称号,以此肯定这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促进民主讨论平台的构建,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
         2.4课堂提问,促进思考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行为,为了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思”并举。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加强学生思考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环节的设置,通过有效的提问启发学生,以问题展开语言沟通。科学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五年级课文《刷子李》举例,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可思考性。首先,教师可以先提出“刷子李为什么叫刷子李?”这一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提出“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通过白点反映了曹小三的什么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浅层次的思考,并总结答案;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即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此通过学生的思考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性。
结束语:
    语言沟通是课堂艺术的一种,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构建互动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带给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语言沟通的运用,通过切实有效的语言与学生对话、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心与心的接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发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2):26.
[2]段文华. 浅谈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3):81.
[3]贺芳丽.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21(22):19-20.
[4]朱丽琴. 互动开创新天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21(3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