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郑成浩
[导读]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能力缺失、
         郑成浩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224500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能力缺失、阅读量较少都会使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并逐渐影响学生的表达、逻辑思维及审美等能力,所以强化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做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量的积累等工作,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分析、获得感悟、积累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解决措施,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者参考。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整个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实现心灵的自我观照,养成定期深思与反省的良好习惯,该习惯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阅读实质上是一项日积月累的、长期的精神活动。在此过程中,其会对人们基本素质中的价值观这一最核心和基本的部分产生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较低
         当前环境中,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子女共同阅读书籍,无法为子女树立榜样;第二,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可以随时观看各类视频、动画等媒体节目,这占用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
         受家长及部分教师的影响,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必要,甚至认为其浪费时间,所以阅读较为粗糙,无法做到精读、细读,更不懂得如何做读书笔记,阅读效果较差。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与好奇心是学生内发性学习的动机,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方法的合理运用,开展探究性阅读,通过有效阅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惑,满足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学生在持续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形成新的认知、获得新的体验,强化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通过模仿学习榜样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体会美感、融合情感并拓展思想;第二,发挥榜样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在早读或自习时,与学生共同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摘抄一句学生没有学过的名言警句或一首古诗词,引导学生主动模仿;在此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榜样,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三)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认可阅读,使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不应盲目为学生安排阅读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安排20分钟的阅读任务,并为学生安排阅读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读本产生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内容的理解,涉及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学会为学生留白,让学生自由地思考与回味,产生共鸣,深化理解。
         (四)为学生推荐美文佳作,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推荐各类美文和佳作,同时可以在确保不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上,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适当建议学生订阅各类报刊,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读物来开展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美文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圈阅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阅读,总结出大量的优美词句和段落;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爱的美文佳作。为确保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持续有效进行,教师可以设置美文鉴赏课程,让学生在课上分享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等。
         科学的阅读方法也是确保课外阅读高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从书本的情感表达、思想内容的角度,让学生掌握筛选书本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合理运用正确读书方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抄录、誊写、改写、扩写等,拓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丰富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五)家校共同参与,促进学生表达
         小学生对父母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父母的态度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直接影响。父母的忽视和过度关注都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采取家校共同参与的方式,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可以加强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让家长通过阅读更好地深入孩子的思想与生活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深化对孩子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与学校配合,提升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本时期。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渠道,但教材和课堂知识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知识,提升其阅读能力,开阔其视野并锻炼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东玲.语文素养提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育研究: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J].语文建设,2020(02):81.
[2]陈小平.课外整本书阅读贵在坚持: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20(01):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