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尚嵇小学563135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培养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有效路径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则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才能掌握。通过积极的反思可以减少盲目的跟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看待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一、鼓励反思总结,启发新思路
教学本就是一个联系新旧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导向过程。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反刍的过程,而且也是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拥有思维空间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总结,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在经过有效的训练之后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启发新思路,提升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完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反思本节课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统计图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在学生反思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小结这些知识,在学生回答这些内容时,其他学生要思考学生代表的发言是否正确,自己有不同想法时可以进行补充。学生根据课堂反思小结本节课所学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用法,学生在反思总结中会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加完善和准确。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主动思考探究的身份参与知识点的整理和概括,相比于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二、课后复习和练习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应包括复习和练习的过程,在复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一方面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完善认知结构,使数学内容得以内化的过程。学生在复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回忆整个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思考出此题应用到哪个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在不同的题型中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经过反思,让每个题做起来更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千米和吨》时,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和1吨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让学生进行思考,时间用到的计量单位是什么?(时、分、秒)长度用到的计量单位是什么?(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重量用到的计数单位是?(克、千克、吨)进行了复习后,让学生用练习题来掌握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考拉送树叶练习题:3吨=()千克,9千米=()米,7000克=()千克,6米=()厘米,4000千克=()吨。在做这些练习题时,先让学生思考计量单位的转换公式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带入到这些题中,可以这样思考,1吨=1000千克,那么3吨是多少千克?每次都用这样的思路,能较快地掌握做题的方法,主动使学生形成反思的能力。
三、通过错题引导学生反思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错题是在所难免的,错题代表的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这包括了不熟悉的知识和易错知识点。面对错题学生往往是抱着懊悔或是无所谓的心态,学会如何对待错题也是一种能力。错题是学生进行反思的宝贵资源,通多错题可以反思不足和总结经验教训。教师要重视错题的教学,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多数学生常错的题目,从中发现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以此为根据,加强训练,让学生今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错题集”,整理自己在练习中的错题,记录错题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审题不清还是粗心大意、之后的改进办法是什么。如果是学生在知识点上存在疑惑,则学生可以在课下拿着错题集寻找同学或者教师的帮助,及时弥补自己在数学学习当中的漏洞,在找到自己的错题原因后,学生要在错题集上写出正确的答案。部分学生经常出现错题是由于自身粗心大意造成的,学生通过错题集的反思整理发现自身在数学学习当中的问题,这样错题率会大大降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自己个人的错题库,或是结合全班情况,制作班级的错题集,让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并反思错题。
四、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的技能转化为知识后就会被深深刻在脑子里,不会轻易地被遗忘,反思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将反思变为一种习惯时,在遇到错题、难题时才会试着自己进行纠正和破解,拥有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应将反思的习惯用在学习数学的每个环节中,如:在新知识学习中,反思其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与不同;在遇到难题时反思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道题与什么知识相关;在做错题时反思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要用反思的方式去对待数学学习。在课堂的任一环节,只要是涉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行为。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常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能够将教学有关的行为因素纳入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启发思维,运用新的解决策略和新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与策略[J].智力,2020(18):75-76.
[2]张琳.反思性学习: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入[J].中学数学,2020(11):82-83.
[3]邹珍珠.小学数学课堂中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建构[J].小学生(下旬刊),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