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乔晓敏
[导读] 21世纪初,新的有效教学策略成为改革的重点。调查研究反映,当前
         乔晓敏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上馆学区, 山西 忻州 034200
         摘要:21世纪初,新的有效教学策略成为改革的重点。调查研究反映,当前小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喜爱度不是很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是由于,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在模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不足,需加以改进。首先,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大多关注考点和课后教材的重点,并未根据学生的个人数学需求制定教学计划,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其次,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仍然以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学校只注重教学成绩缺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发展机制,导致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准确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不能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很难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
2 小学数学各教学阶段的要点
2.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俗话说,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堂好的数学课,也只有准备好才会上得更精彩。课前准备也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整堂课都注意听讲。所以,教师要智慧地安排上课时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如讲解《加与减》时,将讲课主要集中在前二十分钟,抓住主要的时间,有效完成课堂内容,剩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毛一块”的游戏,男生是“五毛钱”,女生是“一块钱”,教师发出指令随机报价钱,男生女生就按价钱围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辅助手段的运用,这里的辅助手段包括卡片,一些教学用具,还有多媒体的运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合理将这些辅助手段运用到位,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时,题目是1+3=4这样的加法,我们可以用小红花代替,1个小红花+3个小红花=4个小红花,这样就更直观。例如,教授9-5=4这样的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小木棍来代替,一共有9个木棍,拿走5个木棍,就剩下4个木棍。这样的方法直截了当,提高了上课效率。
2.2 上课实施阶段
        上课实施阶段有最基本的五个步骤,分别是组织教学、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首先是组织教学,小学生一般一节课为40分钟,组织教学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一到两分钟之间,这样学生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保证之后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按时完成。其次是复习准备,顾名思义,就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且为新课程的导入做好准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集体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出题,学生在下面集体做题,之后老师公布答案。另一种方法就是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学生在下面做题,最后让台下学生对比台上学生的答案。再次是学习新课和巩固练习,这两个步骤可以放在一起使用,也就是比较流行的讲练结合方法。教师在讲解新内容后,需要进行练习,练习内容最好结合现实,让数学内容与现实实际情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是布置作业,作为一节课的结束,布置作业也非常重要。好的家庭作业,能让学生牢记上课内容,对下节新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3 课后反思阶段
        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需要在备课阶段和上课阶段下功夫,课后教学反思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对教师自身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遇到的不足,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反馈程度。通过这些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后,根据自己的教案和课堂上的完成进度做对比,看看是否如是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馈程度,看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课堂内容,从而改进以后的教学方法;或者根据其他老师听课的评价,与其他教师讨论,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3.1 基于学生游戏教学的新理念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意见越来越重视,并不断发展他们的个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游戏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喜好,又符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是一种双重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完善游戏教学目标,不可盲目开展游戏,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将游戏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其次,巩固练习,加深学生记忆。在游戏的帮助下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应逐步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中。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所学知识的巩固性。一定程度上,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游戏的玩法,潜移默化地刺激学生选择教育游戏。
3.2 创设生活性教学情境
        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经验。有效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而体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与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超市的模拟教学,在诸多促销活动中常有打折的商品,通过打折商品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能将百分数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当然,这样的教学情境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数学性质更强的情境,矛盾性强的教学情境才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3.3 利用先进技术,延伸拓展课堂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制作电子课件来给学生讲课,在电子课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讲解“测量”时,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毫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概念,并让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分别展示一厘米和一毫米的图片,并通过一厘米和一毫米的对比图让学生对厘米和毫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厘米和毫米的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能用毫米进行测量的日常用品,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硬币,并且教师应该在毫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知识的拓展。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能更加直白地了解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论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相当繁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在增长。时代在进步,我们要把握学习的本质,辩证地思考学习。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发展新的教育形式。教师和学生不但要注重教学的效果和成果,同时也要创设优秀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维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周宏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4).
        [3]蔡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